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粟丽 1 ; 陈作志 1 ; 张魁 1 ; 张俊 1 ; 王新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渔获率;时空分布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537-5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5年南海北部深海区春季和秋季灯光罩网探捕数据,对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优势种叉长(胴长)分布及其渔获率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渔获92种,隶属于15目44科,其中春季40种,秋季72种,两季共有种类20种;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1000)春、秋两季均为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和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重要种(1000> IRI≥100)春季为日本乌鲂(Brama japonica)和鳞首方头鲳(Cubiceps squamicepoides),秋季仅日本乌鲂一种;常见种(100> IRI≥10)春季为扁舵鲣(Auxis thazard)、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和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秋季为白点叉鼻鲀(Arothron meleagr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a)。优势种鸢乌贼胴长分布和圆舵鲣叉长分布春、秋两季均存在较大差异,鸢乌贼胴长分布春季相对偏大,而圆舵鲣则秋季相对偏大;渔获率春秋两季差异较大,春季渔获率平均为460. 73kg·h~(-1),秋季平均为152. 45 kg·h~(-1),春季除C20站外,渔获率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于邻近菲律宾站位,秋季则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侧邻近站位。鸢乌贼出现频率高,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8站,为391. 30 kg·h~(-1);圆舵鲣则出现频率相对较低,最高渔获率出现在春季的C20站,高达5 815. 39kg·h~(-1)。

  • 相关文献

[1]2017年南海中南部渔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时空分布. 粟丽,陈作志,张鹏,李杰,王欢欢,黄佳兴. 2018

[2]月相对南海灯光罩网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分析. 晏磊,张鹏,杨吝,杨炳忠,陈森,李亚男,谭永光. 2015

[3]南海南沙群岛灯光罩网渔场金枪鱼科渔获种类、渔获率及其峰值期. 张衡,吴祖立,周为峰,靳少非,张鹏,晏磊,陈森. 2016

[4]南海北部马面鲀渔获率初步研究. 郭禹,陈国宝,于杰,李斌,王东旭. 2016

[5]南海北部灯光罩网渔获组成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杨吝,张旭丰,谭永光,张鹏. 2009

[6]基于声学映像的南海灯光罩网渔业中鲣的时空分布. 王腾,张鹏,李杰,张俊,谢斌,晏磊,杨炳忠. 2021

[7]粤西海域灯光罩网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刘祝楠,余景,陈丕茂,于杰,王言丰. 2019

[8]1998年机帆船伏休监测调查报告. 俞连福,林龙山. 1999

[9]长江上游干流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结构研究. 田辉伍,何春,刘明典,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16

[10]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林龙山,丁峰元,程家骅. 2005

[11]毛里塔尼亚海域经济渔获物种类组成及主要渔获物的生物学特征. 郁岳峰,张勋,冯春雷,周爱忠. 2008

[12]海州湾双船有翼单囊拖网渔获物组成及选择性分析. 许庆昌,李显森,孙珊,樊钢洲,逄志伟,尤宗博. 2019

[13]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李显森,戴芳群,孙珊,王凤臣,徐玉成,李桥,金显仕. 2004

[14]光诱罩网沉降性能对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 晏磊,李杰,杨炳忠,张鹏. 2018

[15]基于GAM模型分析水温垂直结构对热带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 杨胜龙,张忭忭,唐宝军,化成君,张胜茂,范秀梅,戴阳,冯春雷. 2017

[16]北部湾中国枪乌贼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变化的初步研究. 李渊,孙典荣. 2011

[17]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科鱼类的分布. 陈国宝,李永振. 2003

[18]南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渔获率与水深温度关系研究. 谢笑艳,汪金涛,陈新军,陈丕茂. 2021

[19]南黄海族小黄鱼昼夜渔获率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严利平,林龙山,张寒野,王大弟. 2008

[20]南海主要珊瑚礁科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陈国宝,李永振.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