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余生 1 ; 张亚东 1 ; 朱镇 1 ; 赵凌 1 ; 王才林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重组自交系群体;抗病性;数量性状座位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8 年 22 卷 05 期

页码: 472-4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IR2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亲本及15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qFsr11和qFsr12共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10、11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为9.8%~22.5%。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10、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qFsr4位点抗性效应来源于大关稻。

  • 相关文献

[1]水稻抗稻曲病数量性状座位及效应分析. 李余生,黄胜东,杨娟,王才林. 2011

[2]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 杨娟,王莉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4

[3]基于重组自交系的水稻抗纹枯病QTL定位(英文). 杨娟,王莉娟,黄胜东,李余生. 2015

[4]稻米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的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张巧凤,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许凌,王才林. 2007

[5]水稻对稻曲病致病菌株Pi-1抗病位点检测及效应分析(英文). 李余生,杨娟,黄胜东. 2015

[6]水稻对稻曲病致病菌株Pi-1抗病位点检测及效应分析. 李余生,杨娟,黄胜东,王才林. 2014

[7]12.5﹪纹曲宁防治水稻稻曲病试验初报. 沈素文,陆凡,陈志谊,刘永锋,刘邮洲. 2006

[8]不同环境下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检测(英文). 李余生,杨娟,黄胜东,王才林. 2014

[9]不同环境下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检测. 李余生,韩丽华,杨娟,黄胜东,王才林. 2012

[10]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 方先文,汤陵华,王艳平. 2008

[11]水稻稻曲病控制技术研究. 刘永锋,陈志谊,陆凡,刘邮洲. 2004

[12]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水稻抗病突变体. 刘艳,迟铭,王宝祥,宋兆强,杨波,卢白关,李健,秦德荣,徐大勇. 2016

[13]水稻体细胞突变体HX-3在细胞水平上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高东迎,黄雪清,刘永锋,孙立华,陈志谊,刘蔼民. 2003

[14]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王才林. 2006

[15]水稻P450基因Oscyp71Z2增强稻瘟病抗性的机制. 李文奇,王芳权,王军,范方军,朱金燕,杨杰,邵敏,仲维功. 2014

[16]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t)的RAPD分析. 高东迎,向阳海,孙立华,陆作楣. 2002

[17]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陈涛,张亚东,朱镇,赵凌,林静,张所兵,王才林. 2006

[18]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QTL分析. 潘存红,李爱宏,陈宗祥,吴林波,戴正元,张洪熙,黄年生,陈夕军,张亚芳,左示敏,潘学彪. 2009

[19]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及QTL分析. 丁秀兰,江玲,刘世家,王春明,陈亮明,程兆榜,范永坚,周益军,万建民. 2004

[20]粳稻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恢复系卷叶性状QTL分析. 郭媛,程保山,洪德林.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