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提取方法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太魁 1 ; 郭战玲 1 ; 寇长林 1 ; 吕金岭 1 ; 张香凝 1 ; 杨小林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原阳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DOC);振荡时间;水土比;提取剂;提取次数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7 年 26 卷 11 期

页码: 1878-18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验证浸提条件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实验,研究土样处理方式、提取时间、水土比、提取剂种类和振荡次数等提取条件对DOC浸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处理方式影响DOC浸提量的大小顺序为:风干过2 mm筛>鲜样过1 mm筛>过2 mm筛>过5 mm筛>不过筛,风干过2 mm筛的DOC提取量是鲜样不过筛的2.4倍,且各处理之间DOC浸提量差异性达显著水平(P<0.05);DOC的浸提量随振荡时间变化不是特别明显,振荡4 h后基本达到平衡;土壤DOC浸提量随水土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浸提剂种类对土壤DOC浸提量影响显著,4种提取剂提取出来的DOC量的大小顺序为:DOC(80℃,H_2O)>DOC(25℃,0.5 mol·L~(-1) NaHCO_3)>DOC(25℃,0.5 mol·L~(-1) K_2SO_4)>DOC(25℃,H_2O);单次提取量随提取次数增加而降低,累积提取量随浸提次数增加而升高,且累积提取的DOC量与浸提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建议采用过2 mm筛的土壤鲜样,提取剂用25℃去离子水,水土比采用5∶1,连续振荡4 h后一次过滤测定土壤DOC含量。本研究有助于增强不同研究结果之间DOC数据的可比性,也有利于推动土壤DOC测定标准的完善。

  • 相关文献

[1]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李太魁,王小国,朱波. 2012

[2]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淋失特征. 李太魁,杨小林,花可可,寇长林. 2018

[3]可溶性有机碳在紫色土中的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太魁,杨小林,寇长林,张香凝,郭战玲.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