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不亲合性和不育性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春宇 1 ; 周璇 1 ; 闫小丹 1 ; 赵海滨 2 ; 李集临 1 ; 张延明 1 ;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关键词: 远缘杂交;小偃麦;中间偃麦草;不育性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1-6

摘要: 远缘杂交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可交配性和不育性,为深入了解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和不育性,探讨了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可交配性和F1~F4的不育性表现。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结实率为10%~39%,F1当年不结实,二至五年生结少量种子,结实率有逐年恢复的倾向;F2~F5分离世代不同类型结实率不同,普通小麦类型、小偃麦类型结实率可达70%~100%,中间偃麦草类型40%~50%,种子饱满度逐代改进。

  • 相关文献

[1]小偃麦的创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程舒唯,王惠,赵心宇,于晓宁,高岐玉,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丁佳蕊,张会新,张延明. 2023

[2]中间偃麦草种质改良及基因组学育种研究进展. 蒋勃,张淑欣,王惠,史玥,李紫琪,朱蕾,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新玲,张延明. 2020

[3]“远中”号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孙连发,张延滨,何孟元,卜秀玲,韩方普,辛志勇,马有志. 2001

[4]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赵海滨,张延明,史春龙,闫小丹,田超,厉永鹏,李集临. 2012

[5]十个八倍体小偃麦的细胞学鉴定和染色体构成分析. 亓晓蕾,鲍印广,李兴锋,钱兆国,王瑞霞,吴科,王洪刚. 2017

[6]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及其优良基因向普通小麦的转移.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王洪刚. 2005

[7]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 2007

[8]寒地多年生麦草新种质的形态学分析与细胞学检测. 陈平,何莉,尚晨,李佶恺,张海玲,李集临,张延明. 2017

[9]小麦种质资源SNTE0537与原始亲本叶表皮微观形貌特征的比较. 林小虎,陈于和,张志雯,秦素平,周印富,东方阳,王洪刚. 2009

[10]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 王黎明,林小虎,赵逢涛,郑晓雯,高居荣,李兴峰,王洪刚. 2005

[11]小偃麦种质系SN0606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分析. 王黎明,王合坚,李萍,王洪刚. 2007

[12]偃麦草与小偃麦染色体组构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在Ⅴ.硬粒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及回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韩方普,张延滨,李集临,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 1993

[13]“远中”号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孙连发,张延滨,何孟元,卜秀玲,韩方普,辛志勇,马有志. 2000

[14]春小麦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张婧,孙婧欣,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关宇. 2017

[15]栽培亚麻与红花亚麻种间杂交及其幼胚挽救的研究. 程莉莉,关凤芝,吴广文,于莹,黄文功,赵东升,袁红梅,侯佳欣. 2015

[16]小大麦远缘杂交种研究进展. 张起昌. 2010

[17]大白菜辐射诱变与远缘杂交的研究. 李光池,鹿英杰,刘吉业. 1992

[18]晚熟鲜食杏新品种——龙园甜杏. 牟蕴慧,周野,刘通,甄灿福. 2008

[19]李、杏远缘杂交种的创造及其利用研究. 曾烨,牟蕴慧,甄灿福,刘允中. 2000

[20]辐照小麦雌雄配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陈义纯,孙光祖,张月学,阎文义,王广金,唐凤兰,申家恒,李集临,贲玉新.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