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金保 1 ; 周淼平 1 ; 马鸿翔 1 ; 张鹏 1 ; 张平平 1 ; 杨学明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籽粒硬度;双列杂交;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721-7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黄淮麦区小麦品质育种中对籽粒硬度的选择效率,以7个籽粒硬度有差异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1个F_1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研究了籽粒硬度的遗传。结果表明,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与地点间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籽粒硬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方也达到极显著水平。济麦22籽粒硬度的一般配合力在2个试验点均表现最高,可作为改良籽粒硬度的优异亲本。杂交组合徐麦25×淮麦33和淮麦33×济麦22在2个试验点的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籽粒硬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籽粒硬度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F_2~F_3)选择有效。

  • 相关文献

[1]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种资源籽粒硬度基因等位变异的KASP检测. 杨子博,顾正中,周羊梅,王安邦,高平中,熊正海,刘畅,蒋学祥,沈业松. 2017

[2]小麦籽粒硬度QTL的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姚金保,何漪. 2022

[3]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宋桂成,张平平,何漪. 2023

[4]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双列杂交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5]小麦溶剂保持力的遗传分析. 张平平,姚金保,马鸿翔. 2010

[6]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姚金保,杨丹,周淼平,马鸿翔,杨学明. 2015

[7]普通小麦望水白矮秆多蘖突变体的鉴定及遗传分析. 卞能飞,温明星,高润红,王海燕,王秀娥. 2013

[8]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 王化敦,高春蕾,张鹏,张瑜,张平平,马鸿翔. 2017

[9]小麦生产应用现状及制曲小麦育种思路. 崔小平,田胜营,张善磊,王卫军,赖尚科. 2024

[10]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11]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12]蚕豆6*6双列杂交子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赵娜,缪亚梅,薛冬,葛红,陈满峰,顾春燕,汪凯华,王学军. 2020

[13]番茄果实耐贮性遗传效应的研究. 陆春贵,徐鹤林,赵有为. 1994

[14]甘薯抗茎线虫病亲本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李秀英,李洪民,马代夫,谢逸萍,王毅,房伯平,李强. 2000

[15]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李卫华,胡新燕,申温文,宋玉萍,徐加安,李强. 2000

[16]籼型水稻新半矮秆基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庭木,王多明,吕孝财,方兆伟,樊继伟,潘启民,徐大勇. 2010

[17]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遗传研究. 陈庭木,吕孝财,徐大勇,潘启民,高一枝. 2009

[18]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崔世友,韩世杰. 1991

[19]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洪德林,薛林,胡加如,黄小兰,江建华,郭媛. 2010

[20]糯稻wx基因的遗传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乔中英,朱勇良.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