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神经网络在橄榄蛏蚌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金武 1 ; 马学艳 1 ; 孙光兴 2 ; 徐东坡 1 ; 王林 3 ; 闻海波 1 ; 吕国华 1 ; 徐跑 1 ; 华丹 4 ; 顾若波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淡水鱼类遗传育种与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3.阜阳市水产管理局

4.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美淡水贝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利用国际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性别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4 期

页码: 108-1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降低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规模化繁育过程中亲本性别鉴定的工作量,通过对壳长(SL)、壳高(SH)、壳宽(SW)、体质量(BW)4个性状221行数据采集并归一化处理,从原始数据中随机抽取90%的数据(199个样本)用于数据测试,并以此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橄榄蛏蚌进行性别预测。结果显示,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能够较好地模拟橄榄蛏蚌两种性别的数据,准确度为0.68,SH、SW、BW3个性状与性别的关系较弱,仅SL和性别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影响关系。

  • 相关文献

[1]人工神经网络在海洋科学中的应用.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 2009

[2]大亚湾初级生产力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吴风霞,李纯厚,戴明,杜飞雁,林琳,王昊. 2009

[3]不同模型在渔业CPUE标准化中的比较分析. 杨胜龙,张禹,张衡,樊伟. 2015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渔船智能评价系统. 张舒,赵新颖,张怡. 2020

[5]人工神经网络在渔业高价值专利筛选中的应用-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 金武,王书磊,刘晓萌,夏晔,刘建伟. 2021

[6]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吴燕燕,陶文斌,张涛. 2018

[7]利用卫星资料反演月平均近海面气温和湿度. 伍玉梅,何宜军,孟雷. 2008

[8]人工神经网络在环棱螺体质量缺失值预测中的应用. 杨利娟,金武,黄珊珊,闻海波,马学艳,唐小林,王卫民,曹小娟. 2021

[9]虾夷扇贝不同性别类型2个Dmrt基因DM结构域分析. 周丽青,杨爱国,王清印,郑利兵,刘志鸿,侯丫,郑言鑫. 2015

[10]不同壳色合浦珠母贝生产性能评估及其雌雄群体间的差异. 魏海军,邓正华,陈明强,邓林琪,谭春明,李有宁,王雨,王爱民. 2020

[11]鱼类性别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高风英,卢迈新,黄樟翰. 2005

[12]罗非鱼性别相关微卫星标记的初步筛选. 陈文伟,曹建萌,刘志刚,杨娜,卢迈新. 2020

[13]半滑舌鳎雌性特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的筛选与应用. 李静,陈松林,邓思平,田永胜,沙珍霞,王清印,庄志猛,徐建勇,温海深. 2007

[14]半滑舌鳎早期不同性别的形态差异及判别分析. 王立萍,叶展,张亚群,王巧欣,李恒德. 2021

[15]孵化温度对乌龟性别及质量的影响. 彭明伟,李伟,洪孝友,陈辰,纪利芹,田阔,项旭东,朱新平,刘晓莉. 2024

[16]建鲤性别相关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凌立彬,司伟,傅洪拓,吴滟,龚永生,熊贻伟. 2007

[17]尼罗罗非鱼芳香化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董在杰,缪为民,尤洋,袁新华,陈家长. 2006

[18]半滑舌鳎不同家系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张永珍,杨英明,王磊,刘峰,李仰真,翟毓秀,孙伟红,陈松林. 2016

[19]深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血液指标. 许晓娟,李加儿,区又君,郭根喜,陶启友. 2008

[20]基于血液转录组分析的长江江豚雌雄两性免疫适应性. 尹登花,蔺丹清,严燕,郭弘艺,朱孝彦,张亚,刘凯,唐文乔.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