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花远缘杂交创制抗黄萎病新种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松华 1 ; 刘剑光 2 ; 赵君 2 ; 吴巧娟 2 ; 俞敬忠 1 ; 喻德跃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远缘杂交;抗黄萎病;新种质;创造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15 年 27 卷 06 期

页码: 524-5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通过陆地棉与异常棉、辣根棉、旱地棉、雷蒙德氏棉、黄褐棉等野生棉的远缘杂交和回交等,育成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农艺性状鉴定结果 ,这些种质系的株高平均值与陆地棉品种处于相同水平,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平均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均高于陆地棉品种,马克隆值均低于陆地棉品种。落叶型黄萎病菌系V991人工病圃抗性鉴定结果,从65份陆地棉背景的远缘种质系中获得5份抗黄萎病的棉花新种质系,其中苏远040、苏远045、苏远061病情指数分别为8.33、4.35、7.79,高抗黄萎病;苏远030、苏远034病情指数分别为12.35、13.70,抗黄萎病。追踪陆地棉抗黄萎病新种质系的亲缘关系发现,苏远040和苏远045为陆地棉与雷蒙德氏棉杂交后代,苏远061为陆地棉与黄褐棉杂交后代,苏远030和苏远034为陆地棉与旱地棉杂交后代。这些优质、抗黄萎病新种质的育成,拓宽了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为我国棉花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 相关文献

[1]高品质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的创造. 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 2006

[2]早熟陆地棉新种质选育初报. 张香桂,沈新莲,徐鹏,郭琦,徐珍珍. 2015

[3]抗虫无酚棉花新种质的特征特性. 肖松华,刘剑光,吴巧娟,赵君,陈旭升,许乃银,狄佳春,马晓杰. 2011

[4]植物突变体创造及研究现状. 温明星,陈爱大,曲朝喜. 2012

[5]羽衣甘蓝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Ⅱ.生育期及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表现. 李惠芬,钱芝龙. 2005

[6]海涂米草、水稻、甜高粱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Ⅲ). 戴晖,陈启康,顾拥建,沙文锋,朱娟. 2012

[7]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陈启康,沙文锋,顾拥建,戴晖,朱娟. 2007

[8]海涂米草、甜高粱、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Ⅱ). 戴晖,陈启康,田曾元,顾拥建,沙文锋,朱娟. 2012

[9]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Ⅳ)(英文). 陈启康,田曾元,沙文锋,顾拥建,戴晖,朱娟. 2012

[10]海涂米草、甜高梁、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Ⅰ). 戴晖,陈启康,田曾元,沙文锋,顾拥建,朱娟. 2011

[11]海涂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 陈启康,沙文锋,顾拥建,戴晖,朱娟. 2009

[12]海涂米草、甜高粱、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英文). 戴晖,陈启康,田曾元,顾拥建,沙文锋,朱娟. 2012

[13]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陈启康,沙文锋,顾拥建,戴晖,朱娟. 2007

[14]海涂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Ⅲ). 陈启康,田曾元,沙文锋,顾拥建,戴晖. 2012

[15]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Ⅳ). 陈启康,田曾元,沙文锋,顾拥建,戴晖. 2011

[16]海涂米草、甜高粱、水稻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Ⅰ). 戴晖,陈启康,田曾元,沙文锋,顾拥建,朱娟. 2011

[17]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蔡华,马传喜,司红起,乔玉强,陆维忠. 2006

[18]观赏植物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 邓衍明,贾新平,梁丽建. 2016

[19]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蔡华,马传喜,周淼平,马鸿翔,陆维忠. 2004

[20]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殷剑美.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