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异常规粳稻亲本组合选配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杜灿灿 1 ; 景德道 1 ; 胡庆峰 1 ; 曾生元 1 ; 李闯 1 ; 钱华飞 1 ; 余波 1 ; 孙立亭 1 ; 林添资 1 ; 龚红兵 1 ;

作者机构: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常规粳稻;亲本组合选配;遗传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AMOVA分析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4 年 37 卷 001 期

页码: 56-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了解表型与基因型差异的基础上同时对候选常规粳稻亲本进行分类,随后结合育种亲本选配四大原则进行优异亲本选配,为常规粳稻育种提供一种亲本组合选配方法.[方法]以江苏省自主选育水稻品种为材料,考察34个品种的42个表型性状,并利用41对SSR标记对以上34个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通过表型值与基因型值分别计算欧几里得距离、遗传相似系数,采用Ward.D法、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大部分试验品种的遗传基础背景比较相近,但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分析显示34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9~0.95,表明江苏不同单位育成的品种遗传背景仍存在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间农艺性状、品质、等位基因差异与不同生态型不存在明显关系.AMOVA分析显示试验品种96.1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结论]不同聚类结果得到的类群不完全一致,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SSR标记的聚类结果结合起来对亲本进行分类更有利于增加亲本选配的精确度、减少育种工作量、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应用多种指标聚类方法进行常规粳稻亲本选配,在镇稻18号与盐稻11号组合中,选育出大量优异中间材料,并育成了不同生态型新品种镇稻23号、镇稻32号和镇稻33号.

  • 相关文献

[1]淮稻系列中粳稻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李刚,袁彩勇,王健,孔宪旺,程保山,罗伯祥,袁生堂,徐卫军,高平中. 2016

[2]有色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差异的比较. 王玉娟. 2015

[3]肥料运筹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黄胜东,李余生,杨娟. 2016

[4]功能稻与常规粳稻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王玉娟,汪波,潘宝国. 2015

[5]镇稻系列品种的育种实践与思考. 景德道,刁立平,林添资,李闯,龚红兵,周义文,钱华飞,余波,盛生兰. 2011

[6]江苏省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陈志德,仲维功,杨杰,吉健安. 2003

[7]江苏省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比较. 杨娟,谷福林,苏自强,黄胜东,张美娟. 2007

[8]波尔山羊和江苏本地山羊的AFLP和RAPD分析. 曹少先,杨利国,姜勋平,刘红林,陆维忠,向阳海. 2000

[9]结球甘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宋立晓,严继勇,曾爱松,高兵,冯翠. 2011

[10]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粳稻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赵庆勇,朱镇,张亚东,赵凌,陈涛,张巧凤,王才林. 2009

[11]引物对甘薯品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影响. 孙勇,马代夫,谢逸萍,蒋继宏,陈凤美. 2003

[12]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姜永平,吴春芳,陈惠. 2007

[13]中粳水稻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Ⅱ.黄淮稻区近期育成品种的SSR多样性比较. 徐大勇,钟环,周峰,卢百关,樊继伟,方兆伟,秦德荣,万建民. 2010

[14]太湖地区香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和聚类分析. 陈培峰,王建平,黄健,朱勇良,乔中英,黄萌. 2013

[15]44份花生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佟士俭,孙东雷,卞能飞,张祖明,王晓军. 2016

[16]早熟棉花品种产量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高进,蔡立旺,宋锦花,施庆华,陈建平,王永慧. 2015

[17]糯玉米自交系籽粒淀粉黏度性状的相关和聚类分析. 薛林,刘丽君,李健,张丹,徐辰武. 2010

[18]江苏二棱大麦农艺、籽粒和品质性状的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沈会权,张英虎,栾海业,吴昌庚,乔海龙,臧慧,陈健,陶红,陈和. 2016

[19]抗虫杂交棉品种选育的多元遗传分析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 郝德荣,刘水东,何林池,周金凤,丛秀云. 2007

[20]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印志同,薛林,邓德祥,卞云龙,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杨水英.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