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体系的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储玉凡 1 ; 陈野 1 ; 付文苑 1 ; 姚培杰 1 ; 张志琪 1 ; 兰凯 1 ; 余长春 1 ; 万正杰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芥菜;小孢子培养;双单倍体;小孢子胚胎发生;染色体加倍

期刊名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242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02 期

页码: 144-1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 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 相关文献

[1]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 邓英,唐兵,付文苑,杨静,陶莲,吴康云. 2018

[2]芥菜类蔬菜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邓英,吴康云,郭惊涛,孟平红,宋明. 2009

[3]叶芥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 WU Kang-yun,吴康云,邓英,DENG Ying,GUO Jing-tao,郭惊涛,MENG Ping-hong,孟平红,HUANG Xian-qun. 2012

[4]瓜类作物离体雌核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 周霞,邓英,陈劲枫. 2020

[5]利用离体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叶用芥菜耐抽薹新品系研究. 唐兵,付文苑,赵利芬,杨巍,王青青,瞿飞,吴康云,邓英. 2023

[6]八种高盐腌制芥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徐俐,胡伯凯,吴康云,邓英. 2013

[7]芥菜AGL18家族成员与开花整合子SOC1的互作分析. 李朝闯,马关鹏,谢婷,陈娇,王志敏,宋明,汤青林. 2017

[8]不同品种芥菜发酵酸菜的品质分析. 孟繁博,黄道梅,郑秀艳. 2021

[9]芥菜SRO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杨巍,赵丽芬,唐兵,周麟笔,杨娟,莫传园,张宝会,李飞,阮松林,邓英. 2024

[10]8种芥菜品种腌制适应性及品质评价. 胡伯凯,徐俐,吴康云,邓英,钟潇. 2013

[11]8种芥菜的高盐腌制适应性研究及品质评价. 胡伯凯,徐俐,钟潇,周娇,王梅,吴康云,邓英. 2013

[12]芥菜全基因组中Hsf基因家族鉴定与分析. 杨巍,唐兵,谭国飞,付文苑,王青青,曾庆鸿,王洪亮,马建云,张睿,施绍斌,邓英. 2023

[13]芥菜SBP-b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杨巍,赵丽芬,杨娟,唐兵,付文苑,王青青,莫传园,张宝会,奥宁,李裕荣,李飞,王天文,邓英. 2023

[14]微型结球白菜小孢子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卢松,陶莲,吴康云,邓英,王天文,赵大芹. 2015

[15]大白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及植株再生. 邓英,陶莲,李正丽,郭惊涛,吴康云,孟平红,赵大芹. 2012

[16]叶用芥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吴康云,陶莲,李正丽,邓英,孟平红,赵大芹. 2011

[17]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中基因型及处理条件对成苗的影响. 皮明雪,郭少敏,张涛,杨雯竹,张敏琴,吴江发,杜才富. 2020

[18]基于小孢子培养创制DW871矮秆彩色油菜新种质. 杨元雨,张瑞茂,黄莎,李杨,高志宏,王芳,王转转,王敏,赵德刚,宋莉,李超. 2024

[19]培养基成分对黔白大白菜杂交种小孢子胚诱导的影响. 赵大芹,陶莲,张朝君,毛堂芬,徐涵.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