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态区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与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钱春荣 1 ; 王荣焕 2 ; 于洋 1 ; 徐田军 2 ; 宫秀杰 1 ; 郝玉波 1 ; 姜宇博 1 ; 赵久然 2 ;

作者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玉米;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20 年 009 期

页码: 1-8

摘要: 东北和华北是我国重要的两大玉米种植区域,为促进玉米品种科学布局与推广,本研究以不同熟期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哈尔滨和北京同步开展试验,研究不同热量资源下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积温需求及积温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积温需求随熟期延长呈递增趋势,而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营养生长阶段积温需求随品种熟期延长而增加,而生殖生长阶段积温随熟期延长而减少,熟期较长的品种通过自我调节生殖生长阶段的热量需求,对热量资源不足做出响应与适应.在热量资源有限的哈尔滨,中早熟品种可正常成熟,同时最大限度利用热量资源,积温利用率平均92.64%,积温生产效率平均8.14kg·hm-2·℃-1·d-1,而中晚熟品种存在不能正常成熟的风险;在热量资源充沛的北京,即使中晚熟品种,其积温利用率也仅有75.50%,积温生产效率平均7.19kg·hm-2·℃-1·d-1,存在积温浪费现象;在哈尔滨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播种至吐丝阶段的有效积温影响,而在北京地区,积温生产效率主要受出苗至成熟阶段的日平均气温影响.综上,东北春玉米区,为适应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需求,不宜采用积温满贯型品种过度追求积温利用率,以留出100~130℃·d有效积温空间为宜;华北春玉米区可进一步提高积温利用率.

  • 相关文献

[1]玉米自交系南繁生育期变化分析. 刘萧痕. 2005

[2]新型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刘淼,邸树峰,樊超,毕影东,来永才,李炜,刘建新,刘明. 2022

[3]玉米生育期遗传分析. 师臣. 2010

[4]黑龙江省部分小苹果品种特性研究. 刘延杰,敬德身. 2010

[5]哈尔滨地区不同熟期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变化规律. 卞景阳. 2009

[6]转ThIPK2基因大豆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研究. 刘淼,李冬梅,王志坤,孟凡立,李永光,武小霞,张洪霞,李文滨. 2012

[7]桔红心大白菜及其近等基因系生长发育过程中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规律初探. 史庆馨,聂凯,方明,王华,鹿英杰. 2011

[8]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光周期反应特性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刘琦,肖志敏. 2009

[9]黑龙江春小麦品种对温度反应特性的研究. 郑茂波,丁海燕,谢玉锋,肖志敏. 2014

[10]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体外发酵特性的研究. 王洪超,穆春玲,刘大森,辛杭书,李忠秋,刘春龙. 2019

[11]大豆生育期E1、E2、E3和E4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吕世翔,王萍,孙明明,夏正俊. 2019

[12]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马瑞,黄成亮,孟英,刘猷红. 2019

[13]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引种试验初报. 刘丹,李洪亮,曾静,冯章丽,邓力喜,吴亚男,冯博,胡海军,隋常玲. 2021

[14]2019年黑河市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商全玉. 2021

[15]不同种植密度对糯玉米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韩业辉,刘洋,王宇先,杨莹. 2020

[16]齐齐哈尔市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李青超,王立达,赵秀梅,刘洋,韩业辉,王俊强,杨莹. 2020

[17]播期调控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猷红,张俊,唐傲,刘凯,张喜娟,董文军,李柱刚,孟英,来永才. 2020

[18]介绍两个辣椒新品种. 詹云. 2002

[19]利用CNCPS体系评价不同生育期饲料油菜的营养价值研究. 王洪超,刘春龙,刘大森,陆欣春,李忠秋,黄国欣,杜江华. 2016

[20]黑龙江省三系杂交粳稻生育期遗传规律的研究. 赵北平,郑福余,周劲松,李坤,高洪儒,于艳敏.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