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分析与连锁标记开发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光生 1 ; 闫贵云 1 ; 李欣 1 ; 乔麟轶 1 ; 常利芳 1 ; 张晓军 1 ; 畅志坚 1 ;

作者机构: 1.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三雌蕊;遗传分析;定位;基因芯片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1818-18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CH257是‘三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石优20’回交3次后选育的一个三雌蕊材料,可大幅度增加小麦的穗粒数。为了解析小麦三雌蕊性状的遗传方式,挖掘其控制基因并开发相关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CH257和‘中国春’配制组合,获得其F1、F2和BC1F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使用纯合正常和纯合三雌蕊F2株系,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ulked segrgant analysis, BSA)构建单雌蕊、三雌蕊混池进行90K基因芯片扫描,根据芯片结果在相应区段开发分子标记。结果表明:CH257中三雌蕊的发育受1对显性单基因Pis-CH257控制;使用90K基因芯片扫描将Pis-CH257定位于2DL染色体上,在2DL相应区段开发标记,共获得5个与Pis-CH257连锁的共显性SSR标记,其顺序为2DL07、2DL17、2DL22、Pis-CH257、2DL25、2DL38,Pis-CH257两侧的连锁标记2DL22、2DL25与其遗传距离分别为1.1cM和2.5cM。本研究结果为克隆控制小麦三雌蕊性状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小麦抽穗期基因研究进展. 董春林,张明义,张晓军. 2010

[2]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乔蕊清,卫云宗,张松令,刘新月,丁国庆. 2003

[3]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乔蕊清,卫云宗,张松令,刘新月,丁国庆. 2003

[4]利用基因芯片分析小麦茎秆伸长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谱. 王创云,吴曦,王陆军,赵丽,侯雅静,李海燕. 2012

[5]小麦材料CH1532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孔佳茜,郭慧娟,乔麟轶,李欣,贾举庆,张树伟,常利芳,阎晓涛,任永康,畅志坚,张晓军. 2020

[6]小麦新种质CH09W80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马原丽,畅志坚,郭慧娟,詹海仙,李欣,乔麟轶,任永康,张晓军. 2015

[7]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范绍强,郑王义,谢咸升,李峰,宋保林. 2005

[8]小麦新抗源CH53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詹海仙,畅志坚,李光蓉,贾举庆,郭慧娟,张晓军,李欣,乔麟轶,杨足君. 2014

[9]小麦新品种晋麦81高产稳产特性及遗传分析. 史忠良,仇松英,马爱萍,谢福来. 2006

[10]小偃麦渐渗系对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詹海仙,李光蓉,张晓军,李欣,畅志坚. 2012

[11]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曹亚萍,张明义,范绍强,王全亮. 2000

[12]小偃麦渗入系耐盐性鉴定及其在F_2群体中的遗传分析. 张蕾,侯雅静,张晓军,李欣,乔麟轶,畅志坚. 2016

[13]抗草甘膦基因的玉米转化及后代遗传分析. 王秀红,史向远,白建荣,孙毅,刘惠民. 2011

[14]转基因植物的表型变异、分子检测与遗传分析. 杜春芳,李润植,刘惠民,任志强,李朋波. 2003

[15]绿豆籽粒颜色的遗传分析. 廉雪,张泽燕,张耀文. 2020

[16]南瓜属黄色果皮性状的种间转育及遗传分析. 马海龙,智海英,岳青. 2020

[17]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 李会霞,王玉文,田岗,史琴香. 2010

[18]转新型双抗虫基因棉花的遗传分析. 吴家和,张献龙,罗晓丽,田颖川. 2003

[19]春谷杂种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古世禄,刘厦,刘子坚. 1992

[20]鲜食葡萄杂交后代果肉质地表型遗传分析. 李晓梅.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