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生理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玉芹 1 ; 杨恒山 1 ; 毕文波 1 ; 张瑞富 1 ; 范秀艳 1 ; 肖丽 1 ; 高聚林 2 ; 刘志雄 3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2.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3.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关键词: 栽培模式;春玉米;生育后期;冠层;生理特性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2 年 27 卷 01 期

页码: 145-1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农户(NH)、高产高效(GCGX)、再高产(ZGC)和再高产高效(ZGCGX)4种栽培模式下春玉米冠层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和层位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ZGCGX>ZGC>GCGX>NH,棒三叶差异最大。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为吐丝期高于乳熟期。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ZGCGX>NH>GCGX>ZGC。吐丝期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乳熟期ZGCGX模式与NH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GCGX、ZGC模式。吐丝期和乳熟期春玉米冠层光合能力表现为:ZGCGX>ZGC>GCGX>NH,ZGCGX模式与GCGX、ZGC和NH模式均达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各层位叶片SOD酶活性均为:ZGCGX>ZGC>GCGX>NH。POD酶活性为ZGCGX栽培模式略高于GCGX栽培,而显著高于ZGC和NH模式,且随叶位降低差异增大。各层位叶片的MDA含量为NH模式最高,ZGCGX模式最低。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根系时空分布及生理特性研究. 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高聚林,刘志雄. 2014

[2]苜蓿轮作玉米后不同种植年限玉米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 田立双,张玉芹,杨恒山,毕文波,刘志雄. 2014

[3]大兴安岭南麓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廉博,王雪娇,苏二虎,赵晓宇,李金龙,陈广平,贾利敏,李强. 2021

[4]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增产效益分析. 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张丽妍,边丽梅,董喆. 2014

[5]990g/L乙草胺乳油防除春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田间试验研究. 李源,赵存虎,何红梅,娜日苏. 2015

[6]施钾方式对高产春玉米钾素养分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张玉芹,杨恒山,高聚林,张瑞富,刘志雄. 2014

[7]紧凑型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候旭光,冯勇,张来厚. 1997

[8]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特性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白岚方,路战远,郭晓霞,孙峰成,程玉臣,贾凯,王玉芬. 2019

[9]燕山丘陵区锌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金萌,李晓龙,白云龙,闫东,吕乐慧,王昇,郑海春. 2017

[10]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 张玉芹,杨恒山,张瑞富,范秀艳,李莹莹,刘志雄. 2017

[11]40%精异丙甲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春玉米田杂草效果. 田晓燕,杜磊,赵存虎,白全江,苏雅杰,云晓鹏,王相恩. 2019

[12]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罗方,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刘志雄. 2019

[13]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方法鉴评与抗旱资源筛选. 王艺煊,李成,康洪彪,陈阳,王兆娟,杨毅成,苏二虎,王瑞莲,王志刚. 2022

[14]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李彬,妥德宝,程满金,郭富强,赵沛义,王博. 2015

[15]供氮水平对内蒙古土默川灌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焕春,张君,赵沛义,安昊,段玉,王博. 2015

[16]根区温度对辣椒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廉勇,崔世茂,包秀霞,王葆生. 2014

[17]双峰驼适应荒漠草原的特性. 赵晓平,张文彬,荣威恒. 2008

[18]盐胁迫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伟,于海峰,张永虎,李素萍,聂慧,侯建华. 2013

[19]抗寒矮化砧对金红苹果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荣富,梁艳荣,胡晓红,王淑莉,蒋亲贤,郭喜平,梁莉. 2003

[20]根区温度对成株期辣椒生理特性的影响. 廉勇,包秀霞,刘湘萍,王永,杨志刚,王葆生,崔世茂,张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