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株大豆内生拮抗细菌XZ-2的分离和分子鉴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波 1 ; 周涧楠 1 ; 黄忠勤 1 ; 王幸 1 ; 丁震乾 1 ; 常勇 1 ; 周兴根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拮抗活性;大豆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6 年 35 卷 06 期

页码: 997-10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大豆植株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拮抗细菌,命名为XZ-2。抑菌活性测定显示XZ-2对甘薯黑斑病菌、大蒜叶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直径均在20 mm以上。采用分光光度法绘制了XZ-2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该菌株在LB液体摇培12 h时基本达到对数生长期,该生长曲线的绘制为后期XZ-2的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奠定了基础。通过PCR扩增16Sr DNA片段并采用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

  • 相关文献

[1]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及作用机理初探.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丁震乾,常勇,苏在兴,周兴根. 2017

[2]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XZ-2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 王波,王幸,周兴根,黄忠勤,丁震乾,常勇,周涧楠,苏在兴. 2018

[3]多粘类芽孢杆菌XZ-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3种大豆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王波,周涧楠,黄忠勤,王幸,丁震乾,常勇,苏在兴,周兴根. 2018

[4]微生物合成纳米银粒子及抑菌增效作用研究. 张昕,邓晟,林玲,周益军. 2015

[5]黄瓜内生放线菌SR-1102分离及对枯萎病菌拮抗活性. 刘琴,徐健,刘怀阿,吉沐祥,李传明. 2015

[6]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成玲,徐振,赵永强,孙厚俊,谢逸萍. 2017

[7]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遗传图谱的构建. 崔世友. 2003

[8]大豆耐非生物胁迫新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马鸿翔,易金鑫,王长彪,许玲,徐照龙,何晓兰,黄益洪,ZULFIQAR A. 2011

[9]蛹虫草固体发酵大豆基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研究. ZHANG Cheng,张城,CHEN Hongwei,陈宏伟,ZHU Yunlan,朱蕴兰,YIN Junjie. 2017

[10]黄淮海夏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增产增效机制研究. 吴存祥,王幸,齐玉军,徐泽俊,王宗标,徐彩龙,韩天富. 2017

[11]大豆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QTL分析. 印志同,宋海娜,孟凡凡,许晓明,喻德跃. 2010

[12]大豆生物量与产量组分间的相关及关联分析. 晁毛妮,郝德荣,印志同,张晋玉,宋海娜,张怀仁,褚姗姗,张国正,喻德跃. 2014

[13]维他灵8号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张进成,杜小凤,钱新民,徐建明,王伟中. 1999

[14]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管荣展,杨守萍,盖钧镒. 2010

[15]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16]黄淮地区大豆重要亲本间产量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其遗传基础. 杨加银,盖钧镒. 2009

[17]大豆BIEX群体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分析. 张红梅,自翔,李海朝,陈华涛,刘晓庆,崔晓艳,袁星星,卢为国,陈新. 2015

[18]高产大豆品种淮豆11的遗传组成分析.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 2016

[19]大豆携带菜豆晕疫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 杨万风,刘艳,刘翔,邵沛泽,谌运清,赵文军. 2014

[20]大豆高盐胁迫下根部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何晓兰,许玲,徐照龙,卫陪陪,刘晓庆,黄益洪,张大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