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安全管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沈平 1 ; 章秋艳 2 ; 杨立桃 3 ; 张丽 4 ; 李文龙 1 ; 梁晋刚 1 ; 李夏莹 1 ; 王颢潜 1 ; 沈晓玲 5 ; 宋贵文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2.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3.上海交通大学

4.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5.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基因组编辑;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7 年 50 卷 08 期

页码: 1361-13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核酸酶对生物体内的DNA双链进行断裂,并以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的方式对基因组DNA特定位点进行突变、缺失或者基因的插入与替换。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是目前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中的3种关键核酸酶。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植物基因功能、育种等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组编辑大豆、玉米等产品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基因组编辑作物展现了较传统转基因作物更为优越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使用的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原理。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物种分类梳理了利用上述3种技术在动物、植物中突变体建立、基因功能研究、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基因编辑产物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较传统转基因技术产品的优势,分析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可能因脱靶效应而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管理和商业化应用的政策。文章结合中国现行法规对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及安全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分析)原则,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初步提出了基于传统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框架的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思路。针对基因编辑产品需要按照个案原则进行评价和管理,安全评价重点开展分子特征及食用安全评价;同时需要针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建立更加有效、特异的检测新方法,实现对基因编辑产品的有效监测,以促进基因组编辑产品的商业化应用。

  • 相关文献

[1]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赵新,张华,武玉花,李飞武,沈平,兰青阔,徐利群,王永. 2024

[2]深加工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金红,王永,程奕. 2003

[3]基于PCR技术的DNA分析测试关键要素. 安娜,柳方方,董美,胡晓颖,宛煜嵩,金芜军,兰青阔,李亮,韩阳.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