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实时荧光PCR"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转基因玉米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龙丽坤 1 ; 武玉花 2 ; 张华 3 ; 何禹璇 1 ; 梁晋刚 3 ; 刘奕君 1 ; 马月 1 ; 赵新 4 ; 闫伟 1 ; 董立明 1 ; 王颢潜 3 ; 沈平 3 ; 徐利群 3 ; 李飞武 1 ;

作者机构: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溯源重点实验室

3.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4.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玉米;实时荧光PCR;定量测定;测量不确定度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24 年 32 卷 010 期

页码: 40-47,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中建立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方法的"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提出利用实验室自制校准品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将标准曲线参数斜率(a)、截距(b)和y(测定Ct值)作为输入量,获得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以转基因玉米CC-2定量检测定值为例,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自下而上"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采用自制校准品开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3个子样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7.74%、17.62%和17.38%,合成不确定度为10.15%,扩展不确定度为20.30%.按照本模型将转基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个实验室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0.30%、13.53%和15.15%.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自上而下评定方法研究及应用. 李俊,赵新,陈红,李飞武,梁晋刚,李允静,王颢潜,高鸿飞,张华,陈子言,吴刚,沈平,徐利群,武玉花. 2023

[2]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赵新,张华,武玉花,李飞武,沈平,兰青阔,徐利群,王永. 2024

[3]18﹪福·克种衣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杨依军,王勇,杨秀荣. 2000

[4]不同兑水量条件下甲基化大豆油对苯唑草酮药效的影响. ZHANG Jin-wei,张锦伟,LIU Lu-ping,刘露萍,XIE Ya-qiong. 2014

[5]多种常用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药效对比研究. 于金萍,刘亦学,张惟,张锦伟. 2014

[6]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津玉34. 王鹏文,王国琴,钱芳,楼辰军,夏志红,张旭. 2000

[7]"津单"系列玉米品种制种试验. 杨兆顺,吴俊强. 2013

[8]诱变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张旭,杨兆顺. 2004

[9]水杨酸和甜菜碱浸种对低温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 许高平,刘秀峰,袁文娅,王璞,楼辰军,杨兆顺. 2018

[10]利用SNP标记划分46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杨兆顺,袁文娅,许高平,韩小云,孙天齐. 2018

[11]玉米群体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鹏文,戴俊英. 1999

[12]玉米穗行数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 白胜双,彭勃,王超楠. 2016

[13]小麦、玉米不同品种对单嘧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刘焕禄,刘亦学,刘晓琳,白义川,赵士敏,张学文,魏军. 2001

[14]672份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分析. 杨兆顺,许高平,袁文娅,楼辰军,刘秀峰. 2018

[15]有效微生物群在秸秆有机肥上的应用研究. 张烈,王鹏文,戴俊英,顾宜晴. 2002

[16]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杨兆顺,吴俊强,钱芳,楼辰军. 2010

[17]玉米新品种津玉46. 王鹏文,王国琴,楼辰军,钱芳,夏志红,张旭,张烈. 2002

[18]滨海盐碱地氮肥高效利用及作物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程文娟,肖辉,王立艳,赵杰,潘洁. 2017

[19]春播玉米新品种津单6号的选育. 李凤华,杨兆顺,钱芳,楼辰军,吴俊强,刘均革,董海合. 2008

[20]玉米抗旱性鉴定方法与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楼辰军,李胜,杨兆顺.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