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Bt和Bar基因转化对水稻不同组织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潜在功能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葛蕾 1 ; 王璐瑶 1 ; 郭官清 2 ; 宋丽莉 2 ; 王翠 2 ; 汪小福 3 ; 毛婵娟 4 ; 李鹏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4.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内生菌;生态位;根际微生物;Bt基因;微生物群落网络

期刊名称: 微生物学报

ISSN: 0001-6209

年卷期: 2024 年 005 期

页码: 1607-16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转Bt基因和Bar基因植物的微生态效应是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但关于Bt基因和Bar基因转化引起的水稻基因型改变对水稻不同组织生态位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潜在功能的影响还无系统研究。【方法】以转Bt基因和Bar基因水稻T1C-1及其亲本对照Minghui63为研究对象,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抽穗期T1C-1和Minghui63根际土壤微生物以及根、茎、叶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结果】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水稻不同组织生态位之间发生显著变化,地下部分组织生态位(根际土壤和根系)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地上部分(叶和茎)。T1C-1显著影响叶片内生真菌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而对茎和根的内生菌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叶片内生真菌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相对丰度在T1C-1显著增加,推测其参与碳素代谢、能量代谢和转录作用酶合成等过程。T1C-1和Minghui63微生物群落关联网络分析表明,T1C-1的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度显著高于Minghui63,因而T1C-1提高了相关微生物群落网络复杂程度。通过重建未观测状态对群落进行系统发育研究(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2),对叶片内生真菌功能酶基因进行功能预测,相对于Minghui63,T1C-1显著改变了碳素代谢、脂类代谢和能量代谢等途径。【结论】相较于根际土壤,叶片内生真菌的群落组成和潜在功能对T1C-1更敏感。尽管如此,T1C-1并未导致叶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降低。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转基因植物的微生态效应,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组织生态位内生菌多样性的关注。

  • 相关文献

[1]稻纵卷叶螟和稻显纹纵卷叶螟幼虫形态差异及其生态位比较研究. 郭嘉雯,赵晓昱,杨亚军,徐红星,谢馨,彭成林,李娟,吕仲贤. 2022

[2]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玉米双抗12-5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祝旋,姜媛媛,来勇敏,陈笑芸,汪小福,徐晓丽,徐俊锋. 2020

[3]转Bt基因对水稻内生原核微生物定殖数量效应分析. 姜楠,汪小福,徐俊锋,黄志宏,周育. 2012

[4]嫁接对西瓜根际微生物及拮抗菌的化感效应. 雷娟利,寿伟松,董文其,张成浩,徐志豪,周艳虹,喻景权. 2010

[5]嫁接对西瓜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雷娟利,寿伟松,董文其,张成浩,徐志豪,周艳虹,喻景权. 2011

[6]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影响. 吕路琼,欧阳由男,叶淑珍,游雨欣,李斌,王艳丽.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