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传哲 1 ; 章欢 1 ; 姚文静 2 ; 徐聪 1 ; 吴迪 1 ; 汪吉东 1 ; 艾玉春 1 ; 张永春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江苏耕地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
2.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竹类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炭;氮肥;作物产量;冬小麦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20 年 010 期
页码: 3424-34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讨典型黄河故道区生物炭配施氮肥对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阐明生物炭配施氮肥后土壤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为合理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黄河故道典型区域潮土和中性生物炭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生物炭用量(0、15、30 t·hm-2)配施氮肥(N 270、33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2年后,土壤广义土壤结构指数(GSSI)增大、土壤三相结构距离指数(STPSD)减小,显著改善了土壤三相比,其中在30 t·hm-2施炭量条件下土壤三相比最接近理想状态;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降低,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田间持水量和透水透气性增大,土壤板结状况得到缓解;>0.25 mm粒径团聚体显著增加(增幅70.6%~94.4%),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增大(增幅24.0%~48.0%),土壤团聚体结构得到改善.施加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15.8%~67.0%),并可调节土壤C/N,降低氮素释放强度,提高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土壤肥力,但未提高土壤pH值,其中10~20 cm土层土壤p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在相同施氮条件下,施用生物炭比不施用处理的冬小麦产量2年平均增加9.6%~25.6%,增产效果显著;在相同生物炭施用量下,高氮处理比常规氮处理的冬小麦平均增产2.5%~4.4%,但差异不显著.综上,生物炭配施氮肥能够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作物增产效果和投入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在黄河故道区耕作层施入生物炭30 t·hm-2并配施氮肥330 kg·hm-2较为适宜.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和行距对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王美,亓振,王雨. 2016
[2]土壤侵蚀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SLEMSA模型估算土壤侵蚀的个例分析. 陈玉泉. 1999
[3]基于黄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的作物产量演变特征分析. 张爱君,魏猛,唐忠厚,史新敏,陈晓光,李洪民. 2014
[4]长江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作物生产的限制养分分析. 张国发,侯朋福,章建伟,周燕,徐磊,李刚华,丁艳锋. 2022
[5]稻秸还田下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养分、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赵颖,周枫,罗佳琳,赵亚慧,王宁,于建光,薛利红,杨林章. 2021
[6]有机(类)肥料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其胜,杨凯,蒋伟勤,贾艳艳,殷小冬,李青,董青君,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2023
[7]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在苏北地区应用效果试验. 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陈福恒,杨旭,常志州. 2014
[8]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施林林,金梅娟,沈明星,王海候,陆长婴,周新伟,陶玥玥,董林林,陆丽华. 2020
[9]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特性. 郑孟杰,李继洲,靳红梅,张松贺. 2017
[10]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11]复合调理剂对栽培基质性能及蔬菜生长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张振华. 2018
[12]生物炭缓解稻麦轮作区小麦渍害胁迫的作用. 刘杨,刘晓宇,石春林,宣守丽,孙彬. 2017
[13]两种土壤增效剂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周玉玲,侯朋福,李刚华,王绍华,杨林章,薛利红,丁艳锋. 2019
[14]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渍害胁迫下稻麦轮作土壤的影响. 刘晓宇,刘杨,冯彦房,陈寅,石春林. 2021
[15]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形态及吸附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王秋君,徐丽萍,郭德杰,王光飞,梁永红,马艳. 2021
[16]不同秸秆材料与制备工艺下生物炭性质及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应. 占国艳,陈振宁,童非,沈华光,高岩,刘丽珠,张振华,卢信. 2021
[17]改性生物炭制备条件对磷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艳,肖清波,奚永兰,高娣,王宇欣,杜静,叶小梅. 2020
[18]Fe2O3/PC功能化复合多孔炭材料的制备及除磷机理. 曾凤美,孙丰文,孙恩惠,杜静,黄红英,曲萍,雍宬,徐跃定. 2021
[19]生物炭对菜地土壤氮平衡及酸碱缓冲能力的影响. 俞映倞,薛利红,杨扬,汪吉东,段婧婧,何世颖,杨林章. 2015
[20]秸秆生物炭还田应用及环境风险综述. 刘笑生,陆海鹰,崔红标,胡友彪.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施对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的影响
作者:梁栋;周巧林;张辉;马洪波;宁运旺;张永春;徐聪;焦加国;汪吉东
关键词:生物质炭;有机肥;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交互作用
-
丛枝菌根真菌对甘薯源库关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石琨;袁洁;叶佳敏;于倩倩;黄卉;汪吉东;朱国鹏;徐聪;张辉;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丛枝菌根真菌;源库关系;根际效应;养分吸收
-
甘薯连作障碍发生的土壤养分因素探讨
作者:许仙菊;姜晓蕊;陈丹艳;张永春;汪吉东;冯冰;钟月华
关键词:连作年限;甘薯;土壤养分;障碍因素;土壤酸化
-
施肥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作者:王静;袁洁;王磊;张辉;唐忠厚;赵鹏;张爱君;汪吉东;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储藏根;纤维根;根际真菌群落;长期施肥
-
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碳转化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周巧林;焦加国;张慧娟;尚昊林;李祥;汪吉东;梁栋
关键词:微塑料;农田土壤;碳转化;碳排放
-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试验基地为例
作者:俞明正;巩文红;董月;高军;艾玉春
关键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数据挖掘
-
不同氮肥抑制剂对小麦产量、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阚建鸾;王晓云;苏建平;张永春;汪吉东;马洪波;蔡云彤
关键词: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