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4个毛木耳菌株的农艺性状及ITS评价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柯丽娜 1 ; 袁滨 1 ; 吴小平 2 ; 柯斌榕 3 ; 张志鸿 1 ; 巫鹏飞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

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关键词: 毛木耳;农艺性状;ITS分析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366-370

摘要: 采用原生质体法复壮4个供试菌株,并研究其菌落形态、子实体性状等农艺性状,同时进行ITS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属于毛木耳,且性状互补,各有优势,AP2010为白色变异菌株,AP201表现产量高,漳耳43-28、43012表现耳片商品性状好,耳片平整,抗性强,稳定的特点,为毛木耳育种提供丰富的亲本来源。

  • 相关文献

[1]建兰胶孢炭疽菌ITS序列分析及其PCR快速检测. 姚锦爱,余德亿,陈福如,黄鹏,陈峰. 2013

[2]番石榴焦腐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高新明,李本金,兰成忠,翁启勇,陈庆河. 2011

[3]杨桃细菌性斑点病菌的ITS序列分析及PCR检测. 林静,陈庆河,李本金,兰成忠,邱思鑫,许旭萍,翁启勇. 2011

[4]福建省商品正红菇的ITS分析. Chen YuHang,陈宇航,Chen PengDa,陈鹏达,Chen LiuYing,陈柳英,Ma LiZhen. 2013

[5]两种木耳营养分析与评价. 姚清华,陈国平,颜孙安,林香信,林虬. 2018

[6]应用猪粪分离渣栽培毛木耳的品质研究. 杨菁,林代炎,翁伯琦,叶美锋,吴飞龙. 2015

[7]白背毛木耳新菌株‘杂10’的选育. 袁滨,柯丽娜,吴小平,柯斌榕,张志鸿,巫鹏飞. 2017

[8]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料栽培毛木耳. 应正河,林衍铨,江晓凌,黄秀声,罗旭辉,翁伯琦. 2014

[9]以发酵床养猪废垫料为替代料的毛木耳菌丝培养基质筛选. 汤葆莎,陈君琛,沈恒胜,吴俐,赖谱富. 2015

[10]新引种褐色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林香信,颜孙安,姚清华,陈国平,林虬. 2017

[11]发酵床腐殖质培养毛木耳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TANG Bao-Sha,汤葆莎,CHEN Jun-Chen,陈君琛. 2014

[12]两种木耳营养分析与评价. 姚清华,陈国平,颜孙安,林香信,林虬. 2018

[13]应用猪粪分离渣栽培毛木耳的品质研究. 杨菁,林代炎,翁伯琦,叶美锋,吴飞龙,黄小菁. 2013

[14]毛木耳白色突变体的营养分析与评价. YAO Qing-hua,姚清华,CHEN Guo-ping,陈国平,YAN Sun-an,颜孙安,LIN Xiang-xin,林香信,LIN Qiu. 2018

[15]毛木耳浅褐色突变体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LIN Xiang-xin,林香信,YAN Sun-an,颜孙安,YAO Qing-hua,姚清华,CHEN Guo-ping,陈国平,LIN Qiu. 2018

[16]转pepc基因籼稻恢复系“N175”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马宏敏. 2014

[17]4个新育成籼型雄性不育系的生育特性与柱头活力观察. 董练飞,杨东,张水金,涂诗航,黄俊明,董瑞霞,游晴如,王志赋,黄庭旭. 2011

[18]杂交稻新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胡荣华,王牡丹,王海凤,张书标,马洪丽. 2011

[19]不同土壤条件下仁秆两用花生新品系农艺性状分析. 王俊宏,翁伯琦,徐国忠,赵婷,郑向丽,叶花兰. 2012

[20]水稻应用沼肥效果研究. 黄勤楼,翁伯奇,汤祖华,黄顺富,邵乃金.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