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那丹哈达地体及周缘中生代变形与增生造山过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三忠 1 ; 张勇 1 ; 郭玲莉 1 ; 索艳慧 1 ; 曹花花 1 ; 李玺瑶 1 ; 周在征 1 ; 王鹏程 1 ; 郭润华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功能实验室;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关键词: 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属性;增生造山过程;就位时代;起始俯冲;古太平洋板块

期刊名称: 地学前缘

ISSN: 1005-2321

年卷期: 2017 年 04 期

页码: 200-21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东亚陆缘中生代增生造山过程及变形响应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东亚地质构造演化的一个难点和热点。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古太平洋板块(Izanagi)何时开始启动俯冲?对中生代东亚大陆边缘产生何种影响?那丹哈达地体出露于中国东北,为一套构造混杂岩系,是中国境内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形成的唯一证据,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前人最新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岩石组合、主干断裂、岩浆活动、古生物及古地磁等资料,试图厘定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属性、增生过程、拼贴时间以及古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的时间,并与周缘地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那丹哈达增生杂岩分为饶河杂岩和跃进山杂岩,饶河杂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不是前人认为的蛇绿岩,可称之为洋岛(海山)杂岩;跃进山杂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特征,是典型的蛇绿岩,同时暗示古太平洋板块可能于晚三叠世开始启动俯冲,并在136~131 Ma期间就位于现今位置。(2)那丹哈达与日本丹波—美浓—尾足地体都是侏罗纪增生楔,在沉积岩石组合和年龄、放射虫类型及分布、地质构造等特征上都非常相似,在中新世日本海打开之前应是一个统一的超级地体。

  • 相关文献

[1]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晚期增生过程的数值模拟:以那丹哈达为例. 陶建丽,楼达,戴黎明,李三忠,董昊,马芳芳,兰浩圆,李法坤,王亮亮,刘泽. 2019

[2]华南中生代构造转换和古太平洋俯冲启动. 李三忠,臧艺博,王鹏程,索艳慧,李玺瑶,刘鑫,周在征,刘晓光,王倩. 2017

[3]西太平洋中生代板块俯冲过程与东亚洋陆过渡带构造-岩浆响应. 李三忠,索艳慧,李玺瑶,王永明,曹现志,王鹏程,郭玲莉,于胜尧,兰浩圆,李少俊,赵淑娟,周在征,张臻,张国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