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永江 1 ; 马永非 1 ; 冯志强 1 ; 李伟民 1 ; 李三忠 1 ; 关庆彬 1 ; 陈昭旭 1 ; 周桐 1 ; 方启昂 1 ;

作者机构: 1.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亚洲洋;俯冲增生;岩浆弧;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期刊名称: 地质学报

ISSN: 0001-5717

年卷期: 2022 年 10 期

页码: 3468-3493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亚造山带东段位于西伯利亚和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多构造体系叠加和多旋回洋陆转换的复杂演化过程,目前大量研究均以构造带为核心来限定区域构造格局,但一直争议较大。本文以构造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形成过程为主线,结合区域构造带演化,重新厘定了中国东北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建立了中国东北山弯构造演化模型。研究表明,古生代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由两个具前寒武纪基底的古老地块——额尔古纳地块和佳木斯地块及其张广才岭陆缘弧与两个古生代增生地体——兴安增生地体和松辽增生地体组成,其间由古亚洲洋分支新林-喜桂图洋、贺根山-嫩江洋、龙凤山洋和索伦洋分割。早古生代,西部额尔古纳地块东南部为西太平洋型活动陆缘,发育有嘎仙-吉峰-环宇洋内弧和头道桥等洋岛,~500 Ma随着新林-喜桂图洋的关闭,这些洋内弧和洋岛拼贴增生至额尔古纳地块东南缘。随后贺根山-嫩江洋的俯冲和后撤形成了一系列沟-弧-盆体系,持续的俯冲导致弧陆碰撞和陆缘增生,形成兴安增生地体的主体。同时,东部佳木斯地块西侧发育有龙凤山洋的安第斯型俯冲活动陆缘,形成了张广才岭陆缘弧。伴随着各大洋的俯冲和陆缘增生,额尔古纳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以及它们的陆缘增生带构成了一个早古生代近东西向展布的地块链。南部以锡林浩特-龙江微地块为核心发生陆缘俯冲,形成松辽增生地体雏形。索伦洋发生双向俯冲,并通过弧陆碰撞产生陆缘增生。晚古生代,伴随着古亚洲洋的北向俯冲和后撤,早期形成的地块链逐渐发生向南弯曲。二叠纪末期—中三叠世古亚洲洋俯冲消减闭合以及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和东部泛大洋的俯冲挤压,导致地块链进一步弯曲,同时,早期的古老地块、增生地体、弧岩浆岩、沉积建造等发生汇聚,最终形成一个以额尔古纳地块和兴安增生地体为西翼,佳木斯地块和张广才岭陆缘弧为东翼,松辽增生地体为核心的大规模山弯构造——中国东北山弯构造。

  • 相关文献

[1]全球早古生代造山带(Ⅱ):俯冲-增生型造山. 李三忠,杨朝,赵淑娟,李玺瑶,索艳慧,郭玲莉,余珊,戴黎明,李少俊,牟墩玲. 2016

[2]大兴安岭阿尔山迈罕特乌拉蛇绿混杂岩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冯志强,刘永江,李伟民,李小玉,蒋立伟,梁琛岳,邵学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