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艳梅 1 ; 柳海东 1 ; 徐亮 1 ; 杜德志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关键词: 春性油菜;不育系;恢复系;分子标记;杂种优势;菌核病;Spring rapeseed; CMS lines; Restorer lines; Molecular markers; Heterosi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3 年 39 卷 001 期

页码: 118-1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问的遗传差异,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说明导人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浦菜杂种优势;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 相关文献

[1]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2]118份春性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桔红花色位点鉴定. 张亚妮,姚艳梅. 2020

[3]青海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 王瑞生,杜德志,唐国永,柳海东. 2019

[4]Ogucms在白菜型油菜上的形态表现. 唐国永. 2006

[5]甘蓝型春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及其在杂交种选育中的应用. 星晓蓉. 2011

[6]利用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扩大甘蓝型春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柳海东,姚艳梅,徐亮,杜德志. 2012

[7]导入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拓宽甘蓝型油菜保持系与恢复系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王艳花,柳海东,姚艳梅,杜德志. 2013

[8]辣椒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罗玉秀. 1996

[9]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 杜德志,聂平,徐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2010

[10]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杜德志,姚艳梅,胡琼,徐亮. 2009

[11]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林晓阳,赵洪平,柳海东,杜德志. 2023

[12]黄色线辣椒为母本的F_1代遗传特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翟秀明,邵登魁,侯全刚,李江,张广楠,李莉. 2012

[13]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RAP分析及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姚艳梅,聂平,杜德志. 2012

[14]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潜质研究. 邓昌蓉,赵志刚,余青兰. 2014

[15]小麦品种天选43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姚未远,柳泽光,樊玉,申雪雪,巢凯翔,候璐,王保通,李强,井金学. 2015

[16]大麦干种子DNA提取研究. 王芳. 2007

[17]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Ppo基因的分子检测. 徐晶晶,蒋礼玲,马晓岗,宋娇. 2016

[18]中梁12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分子定位. 马东方,彭菲,方正武,袁喜丽,贺苗苗,周燚. 2014

[19]生物技术在蚕豆上的应用及前景. 侯万伟. 2013

[20]分子标记在青稞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张玉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