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基因遗传分析与初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立人 1 ; 星晓蓉 1 ; 李开祥 1 ; 杜德志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遗传规律分析;初步定位;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植物生理学报

ISSN: 2095-1108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353-3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自交不亲和性是利用油菜(Brassica sp.)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有诸如没有不育胞质存在的负效应、恢复源广泛、可获得高质量F1代种子等优点,因此研究调控自交不亲和性的基因对利用油菜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以甘白(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B.napus*B.rapa)杂交选育的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No.234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规律分析发现No.234不同遗传背景的恢复系的自交不亲和性分别受1、2对隐性基因(BnSI1、BnSI2)控制;利用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和BSA-seq(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将自交不亲和基因BnSI1初步定位在A07染色体2 Mb区间内.该研究为进一步定位、克隆BnSI1基因及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细胞学和分子标记分析. 殷婷,赵彤,柳海东,李开祥,余青兰,赵志刚. 2021

[2]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殷婷,虎满林,余青兰,赵志刚. 2019

[3]359份甘蓝型油菜品系有限花序位点鉴定. 吕诗颖,朱雪冰,李开祥,杜德志. 2023

[4]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基因在芸薹属中的研究. 谢立人,陈翠萍,李开祥,杜德志. 2022

[5]利用青海大黄油菜和芥蓝合成大粒甘蓝型油菜. 富贵,赵志刚,杜德志. 2012

[6]春性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 罗玉秀,罗春燕. 2015

[7]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许剑锋,龙艳,吴建国,赵志刚,徐海明,温娟,孟金陵,石春海. 2014

[8]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星晓蓉,杜德志. 2009

[9]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的种间远缘杂交.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张梅妞,余青兰. 2003

[10]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赵志,余青兰,杜德志. 2006

[11]春性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和亲本指纹图谱构建及杂交种纯度鉴定. 周红伟,姚艳梅,付忠,杜德志. 2010

[12]利用QTL-seq技术定位甘蓝型春油菜早花位点cqDTFC8及其近等基因系构建. 柳海东,赵绪涛,杜德志. 2020

[13]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恢复系核心种质.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贾永鹏,杜德志. 2019

[14]甘蓝型油菜种子发育灌浆后期的转录组分析. 熊辉岩,段瑞君,王瑞生,孟庆志. 2018

[15]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星晓蓉,柳海东. 2019

[16]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核心种质构建. 林晓阳,杜德志,柳海东,李钧. 2022

[17]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18]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评价. 赵彤,余青兰,姚艳梅,徐亮,赵志刚. 2021

[19]基于3个甘蓝型春油菜Pol CMS的优良恢复系选育. 赵绪涛,柳海东,李开祥,徐亮,杜德志. 2021

[20]甘蓝型油菜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昝领兄,李开祥,贾永鹏,杜德志.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