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绿色草莓再生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娇艳 1 ; 肖世伟 1 ; 夏瑾 1 ; 倪知游 1 ; 邹雨婷 1 ; 乔玉山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江苏省高效园艺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绿色草莓;愈伤组织;再生;遗传转化体系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24 年 40 卷 001 期

页码: 174-1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高效、稳定的绿色草莓再生体系是构建其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本研究以绿色草莓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置于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获得试管苗.在含有不同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对叶龄为 30d的试管苗叶盘进行脱分化处理.以叶盘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用于绿色草莓初代培养的培养基是MS+0.2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2 mg/L赤霉素(GA3),在此培养基中绿色草莓离体茎尖成活率最高,生长状况最好;诱导叶盘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和诱导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分别是MS+1.5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0 mg/L 噻苯隆(TDZ)、1/2 MS+1.5 mg/L 6-BA+0.1 mg/L吲哚丁酸(IBA)和1/2 MS+0.2 mg/L IBA+0.1 mg/L吲哚乙酸(IAA),其出愈率、再分化率和生根率分别为100%、91.0%、100%.本研究建立了以绿色草莓匍匐茎茎尖为试验材料获得试管苗的组织快繁体系和以叶盘为外植体经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2个阶段的再生体系,为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

  • 相关文献

[1]洋葱花梗愈伤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惠林冲,陈微,李威亚,潘美红,何林玉,王江英,陈振泰,缪美华,杨海峰. 2020

[2]一品红品种柠檬雪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技术. 李畅,陈璐,苏家乐,项立平,刘晓青,李倩中,陈尚平. 2009

[3]远缘杂交草莓后代花粉特性研究. 史芳芳,庞夫花,汪泉. 2016

[4]凤梨草莓与绿色草莓种间杂种一代的形态学观察及SSR分析. 史芳芳,汪泉,赵密珍,王静,关玲. 2017

[5]大棚茄子再生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 2014

[6]桃胚轴再生研究进展. 万春雁,糜林,韩明玉,赵彩平,李金凤,霍恒志,陈雪平. 2011

[7]‘紫罗兰’白菜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吕星光,李敏,刘维信,刘倩倩. 2015

[8]粳籼稻两个亚种成熟胚组织培养与再生能力的比较研究. 王萍,徐大勇,王罡,季静. 2007

[9]江苏沿海地区甜高粱再生高产栽培技术. 吴承东,王春云,耿安红,赫明涛,张明,王志春. 2013

[10]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性. 吴田乡,贺建荣,王红春,娄远来,梁永红. 2019

[11]蛹虫草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刘小莉,周剑忠,黄开红. 2009

[12]羊踯躅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孙晓波,苏家乐,刘晓青,邓衍明,梁丽建,肖政. 2018

[13]草莓品种宁玉再生体系的建立. 凤婷,赵密珍,王钰,夏瑾,孟宪凤. 2013

[14]夏蜡梅腋芽微繁殖及叶片不定芽再生. 何晓兰,姚青菊,刘桂华,张保龙,倪万潮. 2009

[15]雪蜜草莓不定芽离体再生技术. 王媛花,佟兆国,乔玉山,王壮伟,章镇. 2008

[16]35杨微繁殖与叶片不定芽再生研究. 何晓兰,王保松,韩杰峰,刘桂华,佘建明,倪万潮. 2009

[17]禾谷镰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研究. 林玲,史建荣,陈怀谷,石志琦,王裕中. 2001

[18]追施氮对多花黑麦草再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能祥,顾洪如,丁成龙,张霞,钟小仙,沈益新. 2009

[19]甘蓝型油菜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 郭婷婷,周晓婴,张维,陈锋,彭琦,陈松,张洁夫. 2016

[20]黄冠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张玉娇,李晓刚,蔺经,王宏伟,常有宏.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