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珠三角河网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超 1 ; 李新辉 2 ; 赖子尼 2 ; 曾艳艺 2 ; 高原 2 ; 刘乾甫 2 ; 杨婉玲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功能实验室,农业部珠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特征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3 年 33 卷 18 期

页码: 5835-58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珠三角河网水域是珠江之水流入南海的必经之地,对2012年该水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383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硅藻和绿藻是最主要类群,其次是裸藻和蓝藻。颗粒直链藻原变种是调查水域的本底物种,也是最优势种;而变异直链藻和网球藻分别是枯水季节和丰水季节的指示物种。从季节变动看,浮游植物总生物量呈现枯水季节高、丰水季节低的特征,主要与径流导致的稀释作用和透明度升高引发的沉降损失有关。从空间分布看,总生物量呈现自西南向东北升高的趋势,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关,而且空间分布格局无季节差异。从不同类群的相对组成上看,硅藻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绿藻和裸藻次之,这与20世纪80年度初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硅藻在枯水季节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在丰水季节由于绿藻和裸藻优势的明显增大,导致硅藻的优势下降,这与流域中一些死水区域如水库、浅滩中的蓝绿藻和裸藻在丰水期涌入干流有关,PCA分析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不同站位在相对组成上的季节变动还受盐度的影响。综上,物理因子包括与径流相关的稀释作用和与透明度相关的沉降损失不仅影响总生物量的季节变动,也影响不同类群的相对组成;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是决定总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与河口潮汐作用相关的盐度变化对类群相对组成的空间分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 相关文献

[1]珠三角河网水域栅藻的时空分布特征. 王超,李新辉,赖子尼,曾艳艺,高原,刘乾甫,杨婉玲,LEK Sovan. 2014

[2]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高原,赖子尼,曾艳艺,杨婉玲,王超,刘乾甫. 2015

[3]珠三角河网裸藻的多样性特征. 王超,李新辉,赖子尼,刘乾甫. 2016

[4]珠三角河网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时空特征. 贾慧娟,赖子尼,王超. 2019

[5]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研究. 解常鑫,刘乾甫,杨婉玲,魏敬欣,孙金辉,王超. 2024

[6]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7]黑龙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苏洁,姜作发,李池陶,唐富江,孟令博. 2004

[8]罗非鱼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丹丹,孟顺龙,范立民,陈家长. 2017

[9]勤得利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姜作发,苏洁,唐富江,孟令博. 2005

[10]澜沧江小湾库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评估及其时空变化. 吴嘉伟,彭梦,李罗新,谭凤霞,何秋杰,吴泽成,柴毅. 2021

[11]新疆乌伦古湖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 李喆,姜作发,赵文阁,马波,霍堂斌,郭焱,蔡林钢,唐富江. 2008

[12]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杨青瑞,李志华,刘绍平,黄木桂,吴志新. 2007

[13]珠三角河网表层水及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 李海燕,赖子尼,曾艳艺,杨婉玲,王超,麦永湛. 2017

[14]珠江三角洲不同生态类型池塘的能量转换效率. 卢迈新,欧阳海. 1997

[15]2007年秋季珠江三角洲典型滨海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 王迪,林昭进,彭艳超,李团结,马玉. 2015

[16]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口黑鲈池塘养殖系统的能值评估. 张凯,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郁二蒙,龚望宝,李志斐,魏南,夏耘,王翠翠,刘邦辉. 2017

[17]广东罗非鱼养殖区水体及鱼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健康风险. 谢文平,朱新平,郑光明,单奇,马丽莎. 2014

[18]珠江三角洲地区精养淡水鱼塘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 刘乾甫,赖子尼,高原,杨婉玲,王广军. 2018

[19]西江的渔具渔法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陈福保,张平照. 1990

[20]广东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 陈信廉,邹为民,李海文,岑伟良. 199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