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炜 1 ; 孟永永 1 ; 蒋科技 1 ; 赵明 1 ; 任桂静 1 ; 张凤英 1 ; 马凌波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野生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7 年 41 卷 01 期
页码: 31-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棘头梅童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检测到63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510~8.0317;各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为0.3596~0.7854,期望杂合度(He)为0.4300~0.878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04~0.8631,其中有2个位点表现为中度多态(0.25
- 相关文献
[1]中国明对虾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王军,王清印,孔杰,孟宪红,曹家旺,王明珠,冯亚萍,吕丁. 2018
[2]应用SSR分析5个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李晓萍,刘萍,李健,高保全. 2011
[3]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贾舒雯,刘萍,李健,李吉涛,高保全,陈萍,潘鲁青. 2012
[4]基于26个微卫星标记的三江水系草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盼,张研,徐鹏,鲁翠云,孙效文. 2011
[5]日本蟳4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宋春妮,李健,刘萍,陈萍,高保全. 2011
[6]利用3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长江中下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朱晓东,耿波,李娇,孙效文. 2007
[7]长江中上游两个鲢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王长忠,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李忠,田华,呼光富. 2008
[8]草鱼EST-SSR标记及5个不同地域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王解香,于凌云,白俊杰,樊佳佳,全迎春. 2011
[9]基于mtDNA Cytb序列分析养殖与野生刀鲚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魏广莲,徐钢春,顾若波,李建林,徐跑. 2012
[10]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的中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梁述章,宋炜,马春艳,蒋科技,张凤英,赵明,马凌波. 2019
[11]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赵明,宋炜,马春艳,张凤英,蒋科技,宋志明,马凌波. 2015
[12]中国对虾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的比较. 张辉,高天翔,庄志猛,金显仕. 2010
[13]大珠母贝两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谷龙春,黄桂菊,何毛贤,喻达辉. 2009
[14]脊尾白虾3个野生群体线粒体CO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马朋,刘萍,李健,李吉涛,陈萍. 2011
[15]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的黄海南部和东海银鲳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赵峰,庄平,章龙珍,施兆鸿. 2011
[16]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赵明,宋炜,马春艳,张凤英,蒋科技,宋志明,马凌波. 2015
[17]香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宋娜,都基隆,王志勇,张庆文,高天翔. 2014
[18]微卫星标记在鲤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梁利群,孙效文. 2002
[19]魁蚶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田吉腾,刘志鸿,杨爱国,刘萍. 2011
[20]江西三种红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刘福军,贾智英,孙效文.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离散模块梁单元理论的超大型浮体在非稳态载荷下的水弹性响应
作者:陈永强;宋炜;张显涛
关键词:超大型浮体;离散模块梁单元;非稳态载荷;位移响应;结构力响应
-
马夫鱼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作者:岳彦峰;蒋科技;彭士明;叶丙聪;王孝杉
关键词:
-
不同饵料对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
作者:乔光德;马春艳;张凤英;王伟;赵明;谌微;傅愔;刘志强;马凌波
关键词:饵料;拟穴青蟹;大眼幼体;变态发育
-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作者:曾霖;熊逸飞;宋炜;谢正丽;王永红
关键词:能量代谢;线粒体自噬;盐度胁迫;大黄鱼
-
盐度胁迫对大黄鱼肝脏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莉珍;张惠;曾霖;黄伟卿;宋炜
关键词:大黄鱼;盐度胁迫;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
-
拟穴青蟹对盐度变化的生态适应及渗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傅愔;马凌波;成永旭
关键词: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盐度变化;生态适应;渗透调节;生长发育
-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作者:叶丙聪;岳彦峰;黄海;彭士明;蒋科技
关键词: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