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雄性密斑刺鲀与雌性六斑刺鲀人工杂交繁育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叶丙聪 1 ; 岳彦峰 1 ; 黄海 1 ; 彭士明 1 ; 蒋科技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密斑刺鲀;六斑刺鲀;营养强化;杂交技术

期刊名称: 渔业信息与战略

ISSN: 2095-3666

年卷期: 2024 年 39 卷 001 期

页码: 61-67

摘要: 密斑刺鲀(Diodon hystrix)与六斑刺鲀(D.holocanthus)是2种极具养殖开发潜力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通过对刺鲀亲鱼培育、性腺催熟、授精孵化及苗种培育等系列技术的摸索,以期建立2种刺鲀人工杂交技术体系.针对亲鱼培育,通过人工调配强化饵料,试验组性腺指数均优于对照组,有效促进了性腺发育;在性腺催熟方面,采用注射适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RH-A2的方式,使亲本的性腺同步率达到(76.5± 2.4)%,显著优于对照组;在授精孵化方面,通过人工授精方式和适宜的孵化条件,促使受精率达到(76.8±1.9)%,孵化率达到(83.6±2.8)%,显著优于对照组;在苗种培育阶段,通过调整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的适口饵料,经过60 d培育,培育出全长(5.78±0.69)cm幼鱼.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挖掘具有优良性状刺鲀杂交品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并对促进中国水产养殖品种向多元化发展,改善渔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相关文献

[1]六斑刺鲀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岳彦峰,彭士明,张晨捷,高权新,施兆鸿,夏连军,王伟. 2017

[2]六斑刺鲀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活性变化. 苏志星,岳彦峰,施兆鸿,彭士明,夏连军. 2021

[3]鲟、鳇鱼人工繁育与杂交技术研究. 潘伟志,王鹏,赵春刚,叶继丹,尹家胜,陈军,蒋树义,叶国富,马洪啸,王春林. 2003

[4]几种营养强化材料应用于拟穴青蟹种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吕延红,于忠利,王建钢,乔振国,张胜负. 2009

[5]轮虫营养强化研究进展. 陆建学,夏连军,周凯. 2007

[6]美洲鲥茁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孙阿君. 2013

[7]青蟹幼体对脂类需求的研究进展. 吕延红,乔振国. 2007

[8]营养强化对灰海马幼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及品质的评价. 尹飞,唐保军,张东. 2011

[9]营养强化和控光控温对大菱鲆亲鱼性腺发育及卵子质量的影响. 李庆华,孙建,李仰真,刘峰,李海鹏,孙德强,崔恒全,刘寿堂. 2013

[10]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营养强化阶段凡纳滨对虾亲虾产卵的影响. 张玉玲,孔杰,梁萌青,罗坤,栾生,曹宝祥. 2017

[11]真鲷(Pagrosomus major)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柳学周,雷霁霖,刘忠强,刘新富,松本淳,井村大辅. 1996

[12]美洲鲥鱼苗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Ⅰ稚鱼培育. 吴文化,王斌,师伟,吴日德,孙大江. 2004

[13]生物饵料营养强化技术及其在青蟹种苗培育中的应用研究. 吕延红. 2008

[14]星斑川鲽♀×圆斑星鲽♂杂交子一代与亲本营养成分的比较. 王波,谢琳萍,刘世禄,翟毓彬,赵鸣.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