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分配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韩新生 1 ; 王彦辉 2 ; 李振华 2 ; 王艳兵 2 ; 姚依强 2 ; 张桐 2 ;

作者机构: 1.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半干旱;华北落叶松;生物量;分配

期刊名称: 西北林学院学报

ISSN: 1001-7461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4 期

页码: 12-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森林植被的生态适应性。在宁夏六盘山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以当地优势林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烘干法及生物量经验公式,调查了1个半阴坡和1个阴坡上共12个森林样地的地上植被生物量,分析了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地上生物量平均为59.20t·hm~(-2);阴坡林分地上生物量为63.49t·hm~(-2),较半阴坡高15.62%。在坡面上,生物量在坡中下部和下部最大,平均为71.75t·hm~(-2);其次是坡上部、中上部和坡脚,平均为58.08t·hm~(-2);最小的是坡顶,平均为37.45t·hm~(-2)。在垂直空间上,各层次生物量分配表现为:乔木层(67.95%)>枯落物层(28.68%)>草本层(2.62%)>灌木层(0.75%),即乔木及枯落物(主要是难分解的松针)约占林分生物量的97%。乔木层不同径级林木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呈正态分布,其中胸径为10~16cm的林木占比例最大,为60.19%,其次是径级>16cm的林木(20.88%),最小的是径级<10cm的林木(18.92%)。林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树干(56.51%)>树枝(28.66%)>树皮(11.58%)>树叶(3.24%)。综上可知,该半干旱小流域内华北落叶松林生物量在阴坡居多,特别是坡中下部,这可能与降水及水分坡面分配格局有很大关系;冠层林木,特别是大径材林木贡献了林分生物量的绝大多数,而林下灌草及幼树生长较差,贡献极小,建议进行适当择伐,改善林分结构。

  • 相关文献

[1]六盘山西侧华北落叶松林密度对生长和林分蓄积的影响. 韩新生,许浩,郭永忠,张源润,梅曙光,王双贵,胡永强,徐秀琴. 2023

[2]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季波,田会刚,蔡进军,许浩,王月玲,张源润,董立国. 2011

[3]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坡面变化. 韩新生,邓莉兰,王彦辉,熊伟,李振华,刘千,王艳兵,孙浩. 2015

[4]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佘萍,曹兵,王彦辉,余治家,王正安,马杰,贾宝光. 2021

[5]六盘山半干旱区降雪对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的影响. 王正安,余治家,佘萍,马杰,贾宝光,李颖,韩新生. 2020

[6]华北落叶松优树形质指标介绍. 张源润,石仲选,王双贵,郭志义,樊亚鹏,张源淑,梅曙光. 2000

[7]六盘山西侧华北落叶松林缘更新特征初探. 韩新生,李振华,郭永忠,张源润,梅曙光,许浩. 2022

[8]华北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子代测定研究. 张源润,周全良,梅曙光,王双贵,苏亚红,胡勇强. 2004

[9]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韩新生,王彦辉,于澎涛,熊伟,李振华,蔡进军,许浩. 2019

[10]间伐对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影响. 吴苗,李卓,殷爱萍,余治家,王正安,马杰,佘萍,贾宝光. 2022

[11]宁夏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水源涵养林生长及天然更新情况调查研究. 张源润,许浩,韩新生,郭永忠,董立国,王双贵,胡永强,徐秀琴,郭志文,梅曙光. 2021

[12]六盘山叠叠沟华北落叶松林不同生长特征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指示作用. 韩新生,王彦辉,邓莉兰,熊伟,于澎涛,李振华,王艳兵,刘千. 2015

[13]华北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主要影响因子及关系的时间尺度变化. 姚依强,陈珂,王彦辉,王艳兵,李振华,徐丽宏,韩新生. 2017

[14]黄腐酸钾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 李慧,李百云. 2024

[15]干旱风沙区沙柳灌木生物量可加性动态模型构建. 王占军,许昊,何建龙,吴旭东,蒋齐. 2019

[16]不同干扰方式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水分与植被群落的影响. 王占军,蒋齐,吴旭东,俞鸿千,季波,何建龙,任小玢. 2020

[17]生长季平茬对柠条可食部分生物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李浩霞,温学飞,王东清. 2020

[18]灌丛密度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柳生长及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安慧,王俊波,安钰. 2012

[19]盐池沙地主要饲料灌木树种特性的观测. 李生宝,王北,白永强,王力. 2000

[20]施氮量对糜子生物量及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马海曌,谢呈辉,徐郗阳,冯永忠,黄贵斌,孔德杰,高鹏飞,梅志坤,任广鑫.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