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会云 1 ; 冯国华 1 ; 刘东涛 1 ; 刘世来 1 ; 王来花 1 ; 李德民 1 ; 王静 1 ; 王晓军 2 ; 陈荣振 1 ;

作者机构: 1.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2.徐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抗性鉴定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09 年 18 卷 01 期

页码: 213-2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5-2007年对参加黄淮南片和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小麦新品种(系)及征集的国内外新品种(系)共计1 629份材料进行了纹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纹枯病病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供鉴定的材料中未发现免疫或高抗品种,但有部分品种如034573、驻98010-115、京03-4321、GUADALVPE等抗性较好,两年病指均低于30%,且年际间抗性表现稳定,可作为抗病亲本加以利用。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冷苏凤,张爱香,李伟,陈怀谷. 2010

[2]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2009

[3]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陈志谊,刘永锋,吉健安,刘邮洲,苏东平. 2006

[4]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5]不同药剂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比较. 刘树法. 2004

[6]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2007

[7]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2004

[8]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郭小山,熊战之,陈太虎,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2007

[9]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陈荣振,井长勤,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3

[10]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11]小麦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周淼平,姚金保,杨学明,张鹏,余桂红. 2020

[12]小麦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新方法. 周淼平,姚金保,张鹏,杨学明,余桂红,马鸿翔. 2017

[13]小麦纹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颜伟,吴纪中,蔡士宾,张仙义,吴小有. 2006

[14]转TaCOMT-3D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15]3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接种方法的比较. 颜伟,蔡士宾,吴纪中,张先义,吴小有. 2007

[16]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李伟,刘东涛,张会云. 2013

[17]百坦、粉锈宁等药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 王裕中,杨新宁,史建荣. 1988

[18]小麦抗纹枯病和赤霉病QTL定位研究. 任丽娟,张旭,周淼平,陆维忠,马鸿翔. 2007

[19]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陈莹,李伟,张晓祥,张伯桥,于汉寿,陈怀谷. 2009

[20]小麦纹枯病产重损失研究. 史建荣,王裕中,杨新宁. 198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