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咖啡豆烘焙过程中油脂脂肪酸组成、挥发性风味及活性成分的演变规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聪慧 1 ; 董文江 1 ; 程金焕 1 ; 胡荣锁 1 ; 何红艳 1 ; 陈小爱 1 ; 龙宇宙 1 ; 黄家雄 1 ; 陈罡 1 ; 陈舰飞 1 ;

作者机构: 1.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省特色热带作物适宜性加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关键词: 烘焙咖啡油脂;挥发性成分;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24 期

页码: 210-222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云南小粒种咖啡豆为试材,系统研究烘焙过程中咖啡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烘焙度加深,油脂色泽加深;酸价呈增加的趋势,由1.60 mg/g增至3.75 mg/g;碘值反之,由142.04 g/100 g降至83.12 mg/100 g;茴香胺值先增大后减少,其值在3.40~16.26之间;皂化值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相对含量在43.06%~64.39%之间,其次为硬脂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在12.67%~27.55%之间,油酸相对含量为9.03%~17.20%;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明显,但各脂肪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从极浅度到法式重度的咖啡油脂样品中分别检出25、33、36、53、54、59、64种和5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有呋喃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吡咯类化合物等,其种类和含量均呈减小趋势;活性成分中咖啡豆醇、α-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含量均减少;而总酚含量不断增加,由7.75 mg/100 g升至15.96 mg/100 g.本研究结果可为咖啡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不同干燥方式对五指毛桃品质的影响. 桂青,王秀全,黄坚雄,潘剑,郑定华,袁淑娜. 2023

[2]海棠果油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分析. 夏秋瑜,李瑞,陈卫军,蒋盛军,陈华,赵松林. 2010

[3]3个不同产地咖啡脂肪酸组成比较. 曾凡逵,刘爱琴,谭乐和,尹桂豪,吴桂萍,胡荣锁. 2011

[4]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魏长宾,刘胜辉,臧小平,孙光明. 2008

[5]桂七芒果果酒挥发性成分分析. ZHANG Ming,张明,SHUAI Xixiang,帅希祥,MA Feiyue. 2018

[6]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董文江,杨静园,陆敏泉,胡荣锁. 2015

[7]天然橡胶凝杂胶除臭微生物筛选与效果评价. 丁丽,桂红星,黄红海,赵立广,李建伟,李艺璇. 2017

[8]肉桂活性成分对芒果炭疽菌及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郭培钧,何衍彪,詹儒林,何庭玉. 2009

[9]橡胶林下不同叶型五指毛桃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桂青,周立军,郑定华,潘剑,黄坚雄,袁淑娜. 2018

[10]降香及其制剂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于海川,吴娇,张秀春,彭明. 2008

[11]茶树油熏蒸处理对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影响. 静玮,苏子鹏,朱德明,韩志萍. 2011

[12]可可活性成分的研究概况. 吴桂苹,刘红,赵建平. 2009

[13]山地五月茶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活性研究. 马伏宁,黄东梅,宋顺,吴斌,郭刚,王达新,谭琳. 2020

[14]益智不同种质资源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比较. 晏小霞,王祝年,官玲亮,江芊,王茂媛,王清隆,羊青. 2023

[15]海南蕊木枝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杨勇,梅文莉,左文健,曾艳波,李小娜,戴好富. 2012

[16]菠萝蜜果皮活性成分的纯化与结构鉴定. 彭芍丹,李积华,黄晓兵,林丽静. 2017

[17]胡椒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制备研究. 房一明,李恒,初众,吴桂苹,张彦军,谷风林. 2017

[18]槟榔不同发育时期的代谢产物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严和琴,于靖,郑蔚,李杨,刘立云,李志刚. 2022

[19]毛竹冬笋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分析. 黄晓兵,李积华,张文华,彭芍丹,朱怡婷. 2014

[20]木豆种质资源质量评价. 廖丽,罗英,潘佳慧,罗小燕,杨虎彪,丁西朋,王志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