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鱼山渔场近海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与上升流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鲁峰 1 ; 徐兆礼 1 ; 邢小丽 2 ; 阙江龙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关键词: 鱼山渔场;浮游植物;上升流

期刊名称: 海洋环境科学

ISSN: 1007-6336

年卷期: 2012 年 06 期

页码: 99-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鱼山渔场近海海域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与上升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夏季上升流明显,上升流区主要位于大陈岛的东南海域。浮游植物丰度夏季最高,为438.02×105cell/m3,丰度的高值区位于大陈岛以东海域;秋季浮游植物丰度次之,为147.17×103cell/m3,春季丰度最低,为67.69×103cell/m3,春秋季丰度高值区均位于大陈岛以西海域。浮游植物丰度空间变化与上升流强弱的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夏季浮游植物高值区与上升流影响范围基本一致,春季和秋季上升流较弱,椒江径流和浙江沿岸流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由于上升流强弱的变化,调查海域三个季节优势种也有着明显的变化,春季的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夏季的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秋季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导致总丰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种类。大陈岛附近的上升流对鱼山渔场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上升流和水团对浙江中部近海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分布的影响. 孙鲁峰,柯昶,徐兆礼,阙江龙,田丰歌. 2013

[2]春季长江口外上升流的月际变化——以123°E断面为例. 要津,王珍岩. 2017

[3]人工鱼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流场效应分析. 邵万骏,刘长根,聂红涛,郑德斌. 2014

[4]广东惠州东山海人工鱼礁对附近海域潮汐动力影响研究. 陈钰祥,黎小国,佟飞,唐振朝,袁华荣,曾雷,陈丕茂. 2018

[5]南海中西部渔场上升流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于杰,王新星,李永振,陈国宝. 2015

[6]复合M型人工鱼礁粒子图像测速二维流场试验研究. 关长涛,刘彦,赵云鹏,崔勇,李娇. 2010

[7]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水团分析. 王冬,黄洪亮,张钟哲,伍玉梅,李灵智,陈帅,屈泰春. 2016

[8]南海中部海域夏季叶绿素a浓度垂向分布特征. 于杰,陈国宝,张魁,陈作志. 2016

[9]钓鱼岛近海的涡旋及其与马面鲀渔场的关系. 方瑞生,郑元甲. 1986

[10]莱州湾浮游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 王俊. 2000

[11]沅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刘明典,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杨青瑞,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李志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刘绍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黄木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吴志新. 2006

[12]蛤蟆通水库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及数量变动特点的研究. 姜作发,夏重志,董崇智,赵春刚. 2000

[13]大亚湾冬春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王学锋,上海水产大学,李纯厚,贾晓平,戴明. 2005

[14]珠江河网典型段基础碳源对水生动物的贡献. 曾艳艺,杨婉玲,李海燕,彭松耀,赖子尼. 2018

[15]盐碱地不同氯化物水型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研究. 高鹏程,来琦芳,王慧,么宗利,周凯,李信书. 2014

[16]桑沟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李超伦,张永山,孙松,吴玉霖,方建光,张继红. 2010

[17]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对温排水和营养盐输入的响应. 谢福武,刘华雪,黄洪辉,宋星宇. 2018

[18]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陈勇,段辛斌,刘绍平,刘明典,王珂,陈大庆. 2009

[19]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刘华雪,柯志新,宋星宇,谭烨辉,黄良民,林强. 2011

[20]绿藻浒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张雪,栾青杉,孙坚强,王俊.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