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黄河垦利段刀鲚生活史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丛旭日 1 ; 李秀启 1 ; 董贯仓 1 ; 王亚楠 1 ; 孙鲁峰 1 ; 客涵 1 ; 杨健 2 ; 姜涛 2 ;

作者机构: 1.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河垦利段;刀鲚;耳石;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2 年 43 卷 001 期

页码: 31-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黄河刀鲚(Coilia nasus)生境履历特征,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对采集自黄河垦利段5尾刀鲚个体(D1、D2、D4、D5和D6)的矢耳石进行微化学特征研究.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口刀鲚生境履历较为复杂,所有个体核心区Sr/Ca值较低,表明其淡水孵化特征,但随着个体生长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履历.个体D2生活史较复杂,其生长轨迹多次往返于淡水—半咸水生境,不具备洄游型刀鲚应有的规律性特征;个体D1、D4、D5和D6具有明显的洄游特征,不同的是个体D1和D4的Sr/Ca最大值分别为6.1和6.2,D5、D6生境已延伸至Sr/Ca值较高的区域,最大值分别达到8.44、8.63,但是由于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盐度变化影响较大,尚不能判断D5、D6个体生境已延伸至海水区域.分析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特征,个体D1、D4核心区表现为蓝色,外缘区域表现为蓝绿色;个体D2核心区表现为蓝色、绿色、黄色交替出现,个体D5、D6核心区域表现为Sr值较低的蓝色区域,随着生长耳石外围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黄色圆环.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重新建立了黄河口刀鲚的生境履历,多数个体孵化和早期的生活主要在淡水生境完成,之后进入盐度较高的区域,往返于半咸水—海水生境中进行索饵、育肥,直至被捕获.以个体D2为代表的群体生活史较为复杂,推测可能是由于当年山东东平湖汛期放水而被动进入黄河的定居型刀鲚.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