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党德宣 1 ; 陈朝辉 2 ; 林何莺 3 ; 孟全业 4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4.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运单74;品种选育;特性研究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9 年 38 卷 009 期
页码: 121-1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玉米新品种运单74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2012年选配的杂交组合,组合为YX12-4×YX12-9.2017—2018年参加山西省南部复播区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0177.5kg·hm-2,比对照增产7.1%.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0080.0kg·hm-2,比对照增产5.3%.该品种在产量、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结果等方面均达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田间表现抗病性较强,籽粒品质优,稳产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应用前景广阔[1-5].
- 相关文献
[1]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强盛9号选育报告. 刘虹,武岩军,徐青松,武旭,徐劲松. 2006
[2]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沃玉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程宏,郑联寿. 2013
[3]玉米新品种强盛1号的选育与研究. 徐青松,徐劲松,武岩军,骈跃斌,刘虹,武旭. 2006
[4]高产、多抗、紧凑、中早熟玉米杂交种强盛62的选育. 骈跃斌,武旭,原佳敏,李素玲,古晓红. 2011
[5]耐深播抗旱玉米杂交种“42107”的选育及应用. 王早荣,钟改荣,孟俊文. 1994
[6]晋单42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报告. 徐青松. 2004
[7]强盛31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徐青松,徐劲松,骈跃斌,刘虹,武旭. 2005
[8]玉米杂交种咏丰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王坚强,李占录,田森林,李金梅,吕英忠. 2006
[9]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张京社,杨玉东,王志忠,赵俊彪. 2006
[10]优良玉米杂交种农大3138的选育与推广. 戴景瑞,赵克明,苏胜宝. 2003
[11]玉米新品种奥美11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王国平,郑向阳,韩青成,崔红哲. 2018
[12]玉米新品种金博士588钓选育. 徐青松,刘晶,徐劲松,赵明. 2013
[13]玉米新品种金泰99的选育技术. 郑向阳,栗建枝,吴枝根,史效木,郭鸿亮,王高红,王国平. 2009
[14]特用玉米品种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 2011
[15]特用玉米品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 2011
[16]特用玉米品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英文). 王建军,杨书成,王燕,王富荣,石秀清,赵丽芳. 2011
[17]晋单30玉米杂交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李中青,宋殿珍,郭国亮,李洪,刘景秀. 1999
[18]中国玉米杂交种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李凌雨,阎彩清,邢亚静,董民堂,王学雄. 2003
[19]春播早熟区玉米杂交种稳产性的研究. 苏书文,高合明,郭新林. 1986
[20]应用SSR标记技术鉴定强盛16号玉米单交种纯度. 武岩军,许晶,车星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玉米新品种益田809的选育
作者:孟全业;霍晓兰
关键词:玉米;益田809;杂交种;早熟
-
蛹期日高温对小菜蛾后续发育的延迟影响
作者:邢鲲;张伟;党德宣;赵飞
关键词:小菜蛾;日高温;持续时间;延迟作用
-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研究
作者:张相斌;陈朝辉;姚保民;韩峰杰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方式
-
数字化技术在玉米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薛建兵;张冬梅;魏国英;侯兴松;董喜才;陈朝辉
关键词:玉米;育种;数字化技术
-
运用半同胞轮回选择法对‘运轮1号’相关性状的改良效果分析
作者:党德宣;陈朝辉;林何莺;董喜才;张相斌;李圳;苏东涛;李兆斌;解翠萍
关键词:运轮1号;群体;轮回选择;半同胞轮回选择;测验种
-
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党德宣;李兆斌
关键词:玉米;产业;现状;对策
-
设施花卉的温室栽培技术——以山西省2种设施花卉为例
作者:林何莺;孟颖超
关键词:设施花卉;温室;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