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俞巧钢 1 ; 叶静 1 ; 杨梢娜 1 ; 符建荣 1 ; 马军伟 1 ; 孙万春 1 ; 姜丽娜 1 ; 王强 1 ; 汪建妹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氮素;养分吸收;氨挥发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2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487-4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kg/hm2、330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 相关文献

[1]轮作水稻对大棚土壤硝化作用和氮挥发的影响. 王强,徐建明,姜丽娜,林辉,符建荣,马军伟. 2017

[2]机插侧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吸收和氨挥发的影响. 官彩红,王强,孔祎昕,茅希丁. 2022

[3]氮肥对稻株含水量和伤流液的影响及其与对褐飞虱为害耐性的关系. 吕仲贤,Sylvia VILLAREAL,俞晓平,HEONG Kongluen,胡萃. 2004

[4]浙中水稻生长适宜施氮量研究. 傅庆林,陈英旭,俞劲炎. 2003

[5]榨菜叶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温明霞,石孝均. 2007

[6]低磷胁迫对‘浙粳22’等8个晚粳稻品种苗期性状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周涯,修芬连,石建尧,叶胜海,赵宁春,陈萍萍,金庆生,张小明. 2010

[7]水稻硅氮营养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水茂兴,陈德富,蒋式洪,秦遂初. 1995

[8]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及阈值探究. 唐良梁,李艳,李恋卿,陈义,吴春艳,唐旭. 2015

[9]大量沼液施灌稻田的氨挥发特征. 邓欧平,姜丽娜,陈丁江,孙嗣旸,吕军. 2011

[10]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许云翔,何莉莉,陈金媛,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杨生茂. 2020

[11]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俞巧钢,符建荣. 2009

[12]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俞巧钢,叶静,符建荣,马军伟,邹平,丁炳红,顾国平,范浩定. 2011

[13]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 李艳,唐良梁,陈义,吴春艳,唐旭,计小江. 2015

[14]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土壤氨挥发及茭白产量的影响. 林海忠,何杰,解崇斌,陈佳佳,陈照明,何莉莉,陈剑兵,王强. 2023

[15]嘉兴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艳,唐良梁,陈义,吴春艳,唐旭,计小江. 2015

[16]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 姜丽娜,王强,陈丁江,李艾芬,钱士明,符建荣,汪建妹. 2011

[17]肥料和稻草氮利用率的三年定位研究. 王胜佳,王家玉,陈义. 2004

[18]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素变化特征和流失风险评估. 王强,姜丽娜,潘建清,马军伟,叶静,邹平. 2019

[19]接种发酵菌剂和添加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发酵堆肥氮素变化的影响. 王卫平,朱凤香,钱红,吴传珍,薛智勇. 2005

[20]覆膜对节水抗旱稻旱优73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蒋根水,洪晓富,黄辰洁,纪昊,陈宇眺,闫川,宋佳谕.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