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景观功能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段媛媛 1 ; 何俊皓 2 ; 李涛 3 ; 卜崇峰 4 ; 郝文芳 5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米脂县林业局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景观功能;LFA方法;退耕还林;黄土丘陵区

期刊名称: 水土保持研究

ISSN: 1005-3409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49-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LFA方法从景观内部构成和土壤表层状况两个方面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典型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人工侧柏林、人工柠条林和撂荒草地进行了景观功能评价,探讨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时期人工植被景观对区域土壤性能改善情况及水土保持作用。分别在4种植被景观类型内布设3条不短于50m样线,在样线上调查斑块和非斑块种类及数量,并在斑块和非斑块内设置1m~2调查区进行了土壤表层评价。结果表明:(1)各景观类型中,斑块百分比及斑块面积大小顺序为人工柠条林>撂荒草地>人工侧柏林>人工刺槐林。(2)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人工刺槐林及侧柏林景观特征指标及斑块面积指标显著降低(p<0.05),人工柠条林及撂荒草地景观特征指标及斑块面积指标有增加趋势但是不具显著性。(3)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柠条林土壤健康指标最高,对土壤性能具有较强改善作用,人工侧柏林对土壤性能改善作用处于中等水平,撂荒草地土壤健康指标最低。(4)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对土壤性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人工侧柏林和撂荒草地对土壤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综上,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具有显著作用,人工侧柏林的土壤改善和水土保持作用不明显,撂荒草地能够对土壤性能起到改善作用,但处于较低水平。

  • 相关文献

[1]退耕还林背景下桑蚕茧技术效率及生产弹性分析. 宋长鸣,胡兴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