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大豆套作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国 1 ; 陈光荣 2 ; 王立明 2 ; 杨如萍 2 ; 董博 2 ; 张国宏 2 ; 李城德 2 ; 杨桂芳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2.;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3.;甘肃省靖远县农牧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甘肃环科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马铃薯/大豆;沿黄灌区;连作障碍;品质;产出效果;生态效益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科技

ISSN: 1001-1463

年卷期: 2017 年 07 期

页码: 43-49

摘要: 应用土地当量比、产量当量、产值当量等不同量化指标,对甘肃沿黄灌区马铃薯套作大豆产出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薯豆套作复合群体光合参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作物品质及调查间套作系统中杂草生长状况等,研究马铃薯间套作大豆的生理效应及微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马铃薯套作大豆的模式(薯/豆)显著提高了日照利用率、≥10℃温度利用率、绿色期降水利用率及地面覆盖期利用率,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及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单位面积产量间作当量比、产值间作当量比分别为1.53和1.49。由于马铃薯对氮素和钾素吸收量大,而大豆对磷素比较敏感,马铃薯/大豆套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养分吸收互补特性,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化肥施用量。马铃薯/大豆连续套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有效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连作障碍;还能降低马铃薯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还原糖的含量,提高商品薯率、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马铃薯套作大豆栽培模式实现了土地、劳动力、土壤养分和水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约化利用,具有提高土地产出量及可持续利用性的优势,同时能适应机械化作业,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适宜在西北沿黄灌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 相关文献

[1]西北沿黄灌区不同作物间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 2013

[2]沿黄灌区玉米套种针叶豌豆栽培模式研究. 唐文雪,杨思存,马忠明. 2009

[3]陇中沿黄灌区胡麻宽幅匀播条件下肥料适宜用量研究. 刘广才,马彦,姚雪竹,于涛,袁容敏,许德蓉. 2021

[4]甘肃沿黄灌区主栽春小麦品种(系)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陈琛,袁俊秀,刘风,王炜. 2020

[5]沿黄灌区早熟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冯会文,焦堂国,陶兴林,陈彩霞,闫积卓,朱惠霞,刘明霞. 2019

[6]甘肃省沿黄灌区甜瓜种植区Cd残留初步调查. 孔维萍,程鸿. 2016

[7]甘肃沿黄灌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成因. 杨思存,车宗贤,王成宝,霍琳,姜万礼. 2014

[8]不同厚度地膜对废旧地膜残留、回收影响及其使用选择概述. 于显枫,赵记军,马明生. 2021

[9]甘肃河西地区扩种冬小麦的生态效益分析. 祁旭升. 2004

[10]几种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山桃种子的化感效应. 王鸿,张雪冰,张帆. 2017

[11]甘肃中药材连作障碍问题探析. 龚成文,米永伟,漆永红,张东佳,武伟国. 2020

[12]高原夏菜芹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 陈爱昌,漆永红,王艳霞. 2020

[13]长期连作对马铃薯土传病害和产量的影响. 谢奎忠,陆立银,罗爱花,胡新元. 2018

[14]农业废弃物基生物炭的应用效应研究进展. 杜蕙,蒋晶晶,漆永红. 2024

[15]几种酚酸类物质对山桃种子萌发后根系的化感效应. 王鸿,张雪冰,张帆. 2017

[16]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玉惠,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2014

[17]土壤熏蒸、微生物菌剂及不同肥料配施对温室辣椒连作障碍的治理效果. 王进明,董孔军. 2022

[18]长期单作对枸杞园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彭彤,马少兰,马彩霞,宋燕芳,高娜,李凯乐,张传继,李静雯,纳小凡,王立光. 2023

[19]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的连作障碍及防治措施. 郭晓冬. 2003

[20]甘肃马铃薯适度连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陆立银,谢奎忠,罗爱花.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