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CHA杂种小麦研究进展与现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秋叶 1 ; 姚景珍 1 ; 李秀绒 1 ; 柴永峰 1 ; 张建诚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杂种优势;小麦;化学杀雄剂

期刊名称: 陕西农业科学

ISSN: 0488-5368

年卷期: 2007 年 01 期

页码: 75-77

摘要: 化学杂交(CHA)杂种小麦理论、技术与育种等方面研究表明,津奥啉是一种较好小麦化学杂交剂,使用得当,可取得较高雄性不育率(98%~100%)和较高异交结实率(70%~80%以上)。晋南麦区CHA杂种小麦属多粒为主兼顾粒重的重穗类型,在亲本选配上,以重穗型×多穗型、中间型×中间型、重穗型×中间型配组模式,出现强优势组合机率较大。杂种小麦走向大面积生产主要问题是:强优势组合少、植株高易倒伏、用种量大、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差且成本高等。克服这些问题的办法是:选配耐稀播、高产或超高产新组合,研究高产制种技术,降低制种成本,育种与栽培相结合,开展化控半矮秆杂种小麦技术和用种量较低的高产或超高产育种栽培技术。

  • 相关文献

[1]小麦化学杀雄剂不同配方效果评价. 王秋叶,张建诚,郭志远,姚景珍. 1998

[2]小麦不同千粒重亲本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伟,逯腊虎,袁凯,张婷,史晓芳,杨斌,侯东红. 2018

[3]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及F_1代杂种优势表现. 李国强,逯腊虎,武计萍,仇松英,张婷. 2011

[4]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武计萍,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李国强,陈爱萍,孟兆萍. 2004

[5]CHA杂种小麦灌浆优势规律研究. 张建诚,王秋叶,姚景珍. 2000

[6]F型小麦不育系育性与杂种优势研究. 温辉芹,马惠英,裴自友,任永康,程天灵,李雪,卜斌,牛瑜琦,唐朝晖. 2017

[7]赤霉素代谢及其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小麦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王秀莉,姚颖垠,彭惠茹,张一,逯腊虎. 2009

[8]小麦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李国强,武计萍,仇松英,逯腊虎,陈爱萍,张文云. 2005

[9]谷子化学杀雄剂筛选. 郭瑞锋,任月梅,杨忠,任广兵,张绶,冯婧. 2019

[10]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 凌亮,许晶,刘虹,李素玲,车星星. 2014

[11]玉米无叶舌种质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魏宏斌,邓利爱,郭锐,戴国富,卜鸿吉. 2014

[12]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李燕,顾蓉. 2017

[13]干旱胁迫下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比较. 董春林,张正,蒋丹,杨睿,李巍. 2019

[14]大白菜杂种优势预测研究. 闫世江,赵俊. 2007

[15]谷子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李会霞,王玉文,王高鸿,田岗,史琴香. 2002

[16]9个抗虫棉品系的杂种优势及其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张安红,王志安,肖娟丽,罗晓丽. 2015

[17]冬小麦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武计平,许钢垣,仇松英,逯腊虎,孟兆平,韩新萍. 2001

[18]基于多组学解析作物杂种优势机制及其利用展望. 史关燕,赵雄伟,韩渊怀. 2020

[19]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王玉斌,逯腊虎,武计萍,张婷,李大鹏. 2014

[20]冬小麦粒叶比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分析. 李世平,杨玉景,阎翠萍,靖金莲,王随保.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