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延迟收获对长江中游春玉米农艺性状及机收质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志辉 1 ; 展茗 1 ; 梁如玉 1 ; 王燕 1 ; 刘永忠 1 ; 黄益勤 1 ; 杨仁能 1 ; 尚春辉 1 ;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中游;春玉米;机械粒收;收获时间;破碎率;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21 年 011 期

页码: 10-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长江中游玉米籽粒机械直收适宜品种与配套农艺措施,2018—2019年选用不同玉米品种,测定不同机收时间下玉米关键农艺性状、产量及机收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收获时间对春玉米机收产量与机收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延迟1周收获后籽粒容重显著增加,机收产量显著提高,2年平均提高9.72%;而延迟2周收获则有降低机收产量的趋势。2年收获时杂质率总体≤3%,而机收籽粒破碎率与损失率均>5%,是该区域春玉米籽粒机收面临的主要问题。籽粒厚度、籽粒含水率和百粒重是影响机收籽粒破碎率的关键性状,三者与机收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的倒二次曲线关系;玉米的倒伏率、穗位高和重心高度是影响机收损失率的关键性状,倒伏率与机收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而穗位高和重心高度与机收损失率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延迟收获能显著降低籽粒含水量,从而降低籽粒破碎率,但继续延迟收获有增加倒伏的风险。综上,长江中游春玉米成熟后适时延迟7~10d收获,可有效降低籽粒含水量与机收籽粒破碎率,提高玉米籽粒机收产量。

  • 相关文献

[1]长江中游夏玉米成熟期茎秆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士龙,贾海涛,贺正华,黄益勤. 2020

[2]长江中游春播与夏播玉米籽粒脱水及机收质量差异分析. 梁如玉,黄益勤,展茗,刘志辉,王燕,刘永忠,杨仁能,汪恒进. 2021

[3]长江中游杂交早稻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杨国才,周雷,刘凯,陈志军,胡刚,李三和,闸雯俊,游艾青. 2015

[4]黄冈市某奶牛场DHI技术应用情况报告. 李晓锋,熊海谦,李文功,毛丹,熊琪,索效军,陈明新. 2013

[5]长江中游地区狗牙根和白三叶生产力对种间竞争的响应. 田宏,刘洋,蔡化,张鹤山,陈明新. 2011

[6]长江中游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范. 别墅,王孝纲,张教海,夏松波,余隆新,张友昌. 2012

[7]长江中游棉区棉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张教海,别墅,王孝刚,唐仕芳. 2002

[8]湖北地方辣椒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鉴定. 尹延旭,李宁,王飞,高升华,余楚英,姚明华,焦春海,陈财,张益,陈琳,秦启,邓树红. 2018

[9]CIMMYT高降雨量区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抗性评价. 佟汉文,杨立军,朱展望,刘易科,张宇庆,付汉红,高春保. 2009

[10]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郑威,洪美艳,孙东发. 2009

[11]国外引进辣椒种质主要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尹延旭,余楚英,高升华,陈财,陈琳,李宁,王飞,NIRAN Juntawong,姚明华,焦春海. 2019

[12]湖北省早熟中籼常规稻与杂交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武晓智,周鹏,顾见勋. 2019

[13]大麦黄绿叶色突变体ygl的农艺性状及其调控基因初步定位. 秦丹丹,李梅芳,许甫超,徐晴,葛双桃,董静. 2019

[14]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杨晓龙,程建平,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李进兰,李萍. 2021

[15]干旱胁迫对水稻农艺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综述. 杨晓龙,汪本福,李阳,张枝盛,李进兰,余振渊,程建平. 2020

[16]不同硒源对大麦农艺性状的影响及富硒效应研究. 叶兴枝,邢丹英,金明珠,李梅芳,雷昌云,牟方勇,邓端富. 2007

[17]不同大蒜品种栽培农艺性状比较试验. 符家平,郭凤领,吴金平,周洁,夏秋梅,齐传东,陈磊夫,焦春海. 2021

[18]黑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张鹤山,刘洋,田宏,蔡化. 2008

[19]湖北稻茬小麦主茎、分蘖1、分蘖2和分蘖3的成穗率、产量贡献率及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佟汉文,彭敏,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张宇庆,余辉,高春保. 2020

[20]根瘤菌剂拌种和土壤条件对绿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莉,万正煌,仲建锋,陈宏伟,伍广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