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铜对背角无齿蚌幼蚌的组织损伤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凯 1 ; 陈修报 2 ; 刘洪波 2 ; 姜涛 2 ; 杨健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中下游渔业生态环境评价和资源养护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铜;组织切片;毒性效应;渔业生态环境

期刊名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183-1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48、72、96 h的暴露及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和斧足)切片观察。结果显示:0.005 mg·L-1的Cu对幼蚌没有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经过96 h暴露,鳃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在0.1 mg·L-1暴露组鳃开始出现巨噬细胞增多、纤毛脱落;在2.0 mg·L-1暴露组,鳃出现细胞坏死、鳃丝萎缩、结缔组织糜烂等损伤效应。斧足在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化及上皮层损伤;在2.0 mg·L-1暴露组,斧足上皮层损伤和细胞空泡化加剧。外套膜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显著增加;2.0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上皮层损伤。消化腺从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变形、淋巴区域扩大以及结缔组织萎缩。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对Cu毒性的组织损伤效应最为敏感,适宜用作淡水渔业生态环境Cu污染监测和毒性评价的靶器官。

  • 相关文献

[1]背角无齿蚌幼蚌不同组织的铜积累特征. 刘凯,陈修报,刘洪波,姜涛,杨健. 2022

[2]溶解性有机碳影响铜对背角无齿蚌稚蚌的急性毒性研究. 刘洪波,陈修报,苏彦平,姜涛,杨健. 2017

[3]背角无齿蚌幼蚌对水体铜的吸收特征研究. 刘凯,陈修报,刘洪波,姜涛,杨健. 2024

[4]我国渔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罗建波,李应仁,刘雪华,黄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沈公铭. 2020

[5]松花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现状评价. 覃东立,牟振波,赵吉伟,陈中祥,姜秋俚. 2011

[6]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沈公铭,黄瑛,穆希岩,李绪兴,雷云雷,罗建波,冯庚菲,李应仁,李继龙. 2016

[7]松花江流域渔业生态环境汞污染调查. 覃东立,牟振波,赵吉伟,陈中祥. 2011

[8]我国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 李绪兴. 2004

[9]我国渔业生态环境养护研究现状与展望. 沈新强. 2008

[10]南海北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健康状况诊断与质量评价. 贾晓平,李纯厚,甘居利,林钦,蔡文贵,王增焕. 2005

[11]渔业生态环境指示生物诊断和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杨健. 2015

[12]渔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狄瑜,徐奕,李姗敏. 2016

[13]长江荆江段的渔业生态环境评价. 吴恢碧,倪朝辉,何力,周运涛,张征. 2006

[14]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 SHEN Xin-qiang,沈新强. 2008

[15]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倍性及性腺发育比较. 李子奇,成美玲,王林娜,李振通,陈帅,黎琳琳,王晓梅,王清滨,林好为,李波,田永胜. 2021

[16]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组织石蜡切片自发荧光的研究. 郭松,赵超,傅明骏,江世贵,杨其彬,邱丽华. 2015

[17]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性腺发育. 梁兴明,方建光. 1998

[18]低pH胁迫对克氏原螯虾鳃和肝胰腺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陶易凡,强俊,王辉,徐跑,马昕羽,赵文强. 2016

[19]盐度和钠离子/钾离子对凡纳滨对虾幼虾存活与组织结构的影响. 苏家齐,祝华萍,朱长波,张博,李婷,陈素文. 2021

[20]长期碳酸盐碱度胁迫对脊尾白虾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张秀红,李吉涛,王佳佳,王成伟,秦桢,葛倩倩,刘萍,李健.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