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氮素流动与环境效应——以山西省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建杰 1 ; 郭彩霞 2 ; 李莲芬 2 ; 张强 3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NUFER模型;农牧生产系统;氮流动;环境效应;山西省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456-4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 相关文献

[1]山西省农牧生产体系磷流动空间变异特征. 张建杰,郭彩霞,张一弓,张强. 2016

[2]脱硫石膏改良重度苏打盐化土的环境效应. 唐珧,张强,王斌,黄高鉴,李丽君. 2017

[3]农牧交错带典型地段土地沙化主要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张北县为例. 海春兴,马礼,王学萌,李璐. 2002

[4]晋西北农牧交错带饲用玉米种植利用研究. 刘建宁,高洪文,王运琦,阎柳松,吴欣明,张燕,武晋孝,董宽虎. 2001

[5]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河北坝上丰宁县土壤风蚀沙化的影响. 海春兴,付金生,王学萌. 2003

[6]山西蝶类分布与多样性保护的建议. ^A曹天文^B1^D1%^A王瑞^B2^D1%^A董晋明^B3^D1%^A赵俊生^B4^D1%^A宣善滨^B5^D1%^A李颖^B6^D1%^A贾长才^B7^D2. 2004

[7]山西省甜高粱的发展与展望. 刘贵锋,赵建武,郑香萍,张福耀,牛天堂. 2007

[8]山西省玉米基础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樊智翔,郭玉宏,王早荣,安伟,米小红. 2002

[9]山西省农业昆虫地理区划. 王瑞,刘广瑞,周运宁. 2000

[10]山西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现状与发展对策. 杜培兵,杜珍,张永福,王利琴,齐海英,白小东. 2006

[11]浅析山西省棉花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思路. 刘巷禄,袁钧,潘转霞,石跃进,孙振纲,杨淑巧,何红梅. 2004

[12]山西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李荫藩,王春珍. 2005

[13]山西省扁桃育种研究进展. 王占和,何勇,田建保,刘丽,韩凤. 2007

[14]山西省马铃薯品种区划. 杜珍,白小东,齐海英,范向斌,杜培斌. 2004

[15]山西省扁桃生产的经营模式探讨. 戴桂林,杨晓华,聂国伟,李静江. 2005

[16]山西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马志远. 2012

[17]山西省农业立体污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冀宪武,赵永胜,邵曰剑,张志力,程春生. 2007

[18]山西省白色农业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 周运宁,张通,李唐,包建中. 1999

[19]山西省蔬菜产业化问题研究. 张京社,翟依仁,李海真,康俊根,王生武,曹盛. 2000

[20]山西太行山产区果树适用新品和. 戴桂林,赵旗峰,周旭凌,蔚露,牛自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