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剑文 1 ; 刘剑光 1 ; 吴巧娟 1 ; 肖松华 1 ; 赵亮 1 ; 袁有禄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和油菜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抗病基因;克隆

期刊名称: 棉花学报

ISSN: 1002-7807

年卷期: 2016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547-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隆抗病基因是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关键。本文根据前期的定位结果,结合棉花基因组测序信息,提取定位区段内基因组序列,预测获得63个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63个基因参加多种生物进程,其中6个基因参与植物抗逆进程。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选择15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各种抗逆的调控元件,其中6个基因包含了W-box元件。对海7124和苏棉8号棉花幼苗进行黄萎病菌处理,取病菌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根,选择14个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处理后,有8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其中在海7124和苏棉8号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是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214-a isoform 1)、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UGT89A2(Udp-glycosyl transferase 89a2-like)基因。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基因。

  • 相关文献

[1]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棉花抗黄萎病QTL. 刘剑光,吴巧娟,肖松华,袁有禄. 2014

[2]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精细定位及克隆棉花抗黄萎病基因. Zhao Jun,赵君,Liu Jianguang. 2015

[3]棉花抗黄萎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李卫华,胡新燕,杨峰,丁震乾. 2002

[4]生物肥和内生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陈丽萌,蔡立旺,施庆华,陈建平,张萼,王海洋. 2013

[5]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肖松华,刘剑光,吴巧娟,陈旭升,许乃银,狄佳春,马晓杰. 2009

[6]陆地棉黄萎病菌诱导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张映霞,杨郁文,倪万潮,曹祥荣,沈新莲. 2008

[7]长江下游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吴蔼民,夏正俊,陆郝胜,戴新,皇甫国华,张湜冬,傅正擎,顾本康. 1999

[8]江苏棉花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生物学和致病性研究. 顾本康,李经仪,陆迅,顾萍. 1988

[9]海岛棉的一个富含亮氨酸重复受体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蔡立旺,杨郁文,陈天子,刘廷利,凌溪铁,张保龙,高进. 2014

[10]转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提高棉花对黄萎病抗性. 肖松华,赵君,刘剑光,吴巧娟,王义琴,储成才,俞敬忠,喻德跃. 2016

[11]棉花黄萎病不同抗性品种内生菌数量调查与拮抗菌筛选. 王明江,章如意,林多多,林玲,周益军. 2010

[12]陆地棉VR018抗黄萎病QTL定位. 赵君,张大伟,徐剑文,徐海江,刘剑光,朱家辉,吴巧娟,孔杰,肖松华,阿里普·艾尔西. 2018

[13]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林玲,宋锦花,张爱香,周益军,顾本康. 2008

[14]黄萎病发病级别对高品质棉渝棉1号的影响. 狄佳春,陈旭升,刘剑光,肖松华,许乃银. 2004

[15]棉花黄萎病抗性毒素鉴定的可行性分析. 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林玲. 2007

[16]棉花黄萎病抗源对不同生理型菌系的抗性分析. 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赵君. 2013

[17]陆地棉抗黄萎病QTL的定位. 刘剑光,吴巧娟,赵君,肖松华. 2014

[18]新型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Jaased1菌剂对棉花黄萎病的田间防控效果及增产作用. 孙亚伟,冯营,胡新燕,李卫华. 2015

[19]生防细菌与黄腐酸绿源宝促进棉花生长及防治黄萎病效果初探. 林玲,张爱香,金中时,王永山,王凤良,龚伟荣,陈志石,顾本康. 2005

[20]棉花P-type ATPase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陈菲,杨郁文,何冰,陈天子,袁洪波,连梓伊,张保龙,刘蔼民.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