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芳萍 1 ; 郭莹 1 ; 吕迎春 2 ; 董亚超 3 ; 李玥 4 ; 化青春 1 ; 虎梦霞 1 ; 刘金栋 3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
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甘肃地方品种;春化基因;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冬春性
期刊名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6 期
页码: 1558-157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地方品种资源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充分应用其优异性状对于育种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甘肃省种质库地方品种春化(Vrn-A1、Vrn-B1、VrnD1和Vrn-B3)和光周期(Ppd-D1)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1)445份地方品种共携带6种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差异较大,分别为Vrn-A1a (2.5%)、Vrn-B1a (11.0%)、Vrn-B1b(1.6%)、Vrn-B1c (0.5%)、Vrn-D1 (67.4%)和Vrn-B3(0.5%);在检测材料中光周期非敏感等位变异Ppd-D1a分布频率为17.8%。(2)除Vrn-B1a+Vrn-D1外,其余显性春化基因等位变异组合的材料全部分布在春麦区;从春麦区到冬麦区,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呈降低趋势,而隐性等位变异频率呈升高趋势;Ppd-D1a在甘肃省不同麦区均有分布,且冬麦区分布频率远高于春麦区。陇东旱塬冬麦区分布频率最高(35.6%),洮岷高寒春麦区分布频率最低(5.1%)。(3)比较基于资源目录记载的冬春性和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推断的冬春性的一致性,发现春性和弱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高,冬性和强冬性品种的一致性较低,从甘肃省春麦区到冬麦区,一致性逐渐降低。(4)筛选出83、119和82份地方品种,可分别在春麦区(甘肃省中西部及洮岷高寒春麦区等)、冬季较为温暖的秋播冬麦区(陇南嘉陵江上游、天水南部渭河上游等)及较为寒冷的冬麦区(如平凉、庆阳的泾河流域及天水、定西的北部等)的育种中广泛应用。研究结果为现代小麦育种中发掘利用优异地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杨芳萍,韩利明,阎俊,夏先春,张勇,曲延英,王忠伟,何中虎. 2011
[2]甘肃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和分布. 张博,白斌,张雪婷,杨智全,王晓龙,张晓科. 2017
[3]高粱DNA导入引起小麦HMW-GS的变异及其品质改良和变异机理分析. 欧巧明,倪建福,崔文娟,庞斌双. 2011
[4]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夏先春,张勇,张晓科,刘建军,唐建卫,杨学明,张俊儒,刘茜,李式昭,何中虎. 2012
[5]糜子种质资源淀粉含量与Waxy基因等位变异分析. 王红梅,董孔军,何继红,白斌,刘天鹏,任瑞玉,刘新星. 2024
[6]104份甘肃小麦品种脂肪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检测. 曹东,张雪婷,王世红,王东霞,赖勇,孟亚雄,王化俊,杨文雄. 2014
[7]外源DNA导入小麦选育抗条锈新资源的研究. 倪建福,崔文娟,曹世勤. 2010
[8]高大气CO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 2010
[9]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10]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11]半干旱冷凉区小麦增产新模式研究. 曹国番,李秀君. 2001
[12]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13]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2003
[14]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免耕栽培小麦/小麦/马铃薯轮作体系的施肥技术研究. 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张平良,董博. 2014
[15]甘肃省小麦、大麦和燕麦主产区孢囊线虫病的分布调查. 李惠霞,刘永刚,李敏权. 2010
[16]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7]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8]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9]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20]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国际小麦种质抗条锈性监测与评价
作者:汪恒兴;张礼军;周刚;周洁;张文涛;白玉龙;白斌;杨芳萍;郭莹;鲁清林;王小兵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评价
-
不同大豆品种萌发期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
作者:李玥;王兴荣;张彦军;王红梅;祁旭升
关键词:大豆;萌发期;抗旱性鉴定;蛭石法;发芽床;蛭石湿度;PEG-6000浓度
-
六倍体小黑麦新品系T-133引种鉴定及特性分析
作者:郭莹;杨芳萍;李鸿满;杜久元;虎梦霞;宋小霞
关键词:六倍体小黑麦;T-133;选育;产量;栽培技术
-
生物技术在小麦抗锈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玲;虎梦霞;张文涛;王万军;曹世勤;黄瑾;张勃;孙振宇;贾秋珍
关键词:生物技术;小麦;抗锈育种;基因编辑
-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作者:虎梦霞;王万军;曹世勤;贾秋珍;张勃;黄瑾;孙振宇;李玲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陇鉴9828;条锈病;遗传分析;苗期
-
抗旱丰产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3号选育报告
作者:袁俊秀;刘效华;王世红;柳娜;张雪婷;杨长刚;郭莹;杨文雄
关键词:春小麦;新品种;陇春 43 号;选育
-
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杨芳萍;曹世勤;郭莹;杜久元;鲁清林;吕迎春;白斌;周刚;张文涛;马瑞;何瑞
关键词:小麦;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连锁和关联分析;测序技术;育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