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腥黑穗病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春雨 1 ; 杜久元 1 ; 张礼军 1 ; 白斌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腥黑穗病;抗源材料;抗性基因;抗性育种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03 期

页码: 209-2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腥黑穗病是威胁全球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流行导致小麦大幅度减产乃至绝收,并且由于其病菌的生存能力顽强,更加剧了危险程度。本文从小麦腥黑穗病国内外发病历史、近年来流行危害情况、病原菌及其毒性小种和抗性种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抗源材料和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利用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认为,国外对该病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对持久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内的研究明显不足,特别在抗源材料研究、抗性基因开发利用方面处于较严重的滞后状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其他省份和甘肃省的病情变化态势综合分析发现,跨区、跨省种子调运和农户间的交换,加剧了该病的流行危害,目前呈加重流行态势。建议加强抗性材料的储备、抗源筛选以及防治技术和抗病育种研究。

  • 相关文献

[1]小麦品种云麦53抗条锈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刘鹏,陈璨,卢家玲,白斌,何中虎,夏先春. 2015

[2]食用豆抗豆象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杨晓明,程须珍,朱振东,刘昌燕,陈新. 2023

[3]豌豆象的发生、危害、防治对策及豌豆抗豌豆象的遗传机理综述. 仲伟文,杨晓明. 2014

[4]植物与线虫互作的信号传导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叶德友,漆永红,李敏权. 2016

[5]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发掘及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张雪,罗俊杰,欧巧明,何瑞,李兰兰,祁旭升. 2022

[6]植物抗线虫基因与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叶德友,陈劲枫. 2012

[7]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杨晓明. 2011

[8]外源DNA导入小麦选育抗条锈新资源的研究. 倪建福,崔文娟,曹世勤. 2010

[9]高大气CO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 2010

[10]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11]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12]半干旱冷凉区小麦增产新模式研究. 曹国番,李秀君. 2001

[13]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14]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2003

[15]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免耕栽培小麦/小麦/马铃薯轮作体系的施肥技术研究. 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张平良,董博. 2014

[16]甘肃省小麦、大麦和燕麦主产区孢囊线虫病的分布调查. 李惠霞,刘永刚,李敏权. 2010

[17]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8]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9]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20]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