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麦175的引育及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虎梦霞 1 ; 刘效华 1 ; 杨文雄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冬小麦;中麦175;引育;地膜;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163-165

摘要: 中麦17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2003年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引进的冬小麦新品种(原代号冬03-27)。2003-2009年在甘肃省张掖等地进行适应性选择以及冬小麦品系比较试验,综合性状突出;2009-2011参加甘肃省河西水地冬小麦多点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 886.67 kg/hm2,较对照宁冬9361增产18.79%。该品种含粗蛋白13.48%,赖氨酸3.43%,湿面筋24.4%,沉淀值32.0 ml,灰分18.5 g/kg,属优质中筋小麦。中抗条锈,适宜在河西武威、张掖等地区种植,也适宜在河东干旱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

  • 相关文献

[1]旱地地膜冬小麦播前底墒对产量效应的研究. 王勇. 2003

[2]全地面覆盖地膜玉米栽培的效果与关键技术. 孙志寿. 1997

[3]不同水分条件下广适性小麦品种中麦175的农艺和生理特性解析. 李兴茂,倪胜利. 2015

[4]优质抗锈春小麦MY94-9引育报告. 倪建福,裴新梧,庞斌双. 2004

[5]陇中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和补灌对玉米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张开乾,郑立龙. 2016

[6]不同厚度地膜对废旧地膜残留、回收影响及其使用选择概述. 于显枫,赵记军,马明生. 2021

[7]地膜源头减量化技术可行路径探讨. 赵记军,于显枫,张绪成. 2021

[8]不容小觑的碎、微塑料大气传输途径:由偏远干旱地区农田向城市. 杨占,吕凡,章骅,王伟,徐翔宇,邵立明,车宗贤,卢秉林,叶建锋,何品晶. 2022

[9]干旱地区春小麦耗水量和节水措施的探讨. 李守谦,谢忠奎,兰念军,雷波,马忠明. 1993

[10]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 2018

[11]干旱条件下春小麦集雨补灌优化技术研究. 夏芳琴,张绪成,杨封科. 2004

[12]不同厚度地膜多年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唐文雪,马忠明,魏焘. 2017

[13]适宜穴播块数及种植密度促进黑膜垄作马铃薯节水增产. 王勇,高应平,党翼,石玉章,赵刚,李雪瑛,张建军,吴永斌,王磊. 2017

[14]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张倩,陈倩,江艳军,胡乃娟,樊廷录,孙洪武. 2024

[15]地膜覆盖对蔬菜生产和农田环境的影响. 闫妍,韩荧,项生,王磊. 2024

[16]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高亚军,李生秀,刘炜. 2008

[17]甘肃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及其相关性研究. 罗俊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农所,樊廷录,王勇,高育峰. 2005

[18]陇东旱塬冬小麦返青~抽穗期霜冻发生规律分析. 窦有恒,祁旭升,王晓娟,陈伟英,刘自成. 2006

[19]陇东旱塬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 祁旭升,窦有恒,王晓娟,陈伟英,刘自成. 2006

[20]甘肃冬小麦加工品质检测及其品质现状分析. 郑琪,任根深,李兴茂.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