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叶锦玉 1 ; 张衡 2 ; 张瑛瑛 3 ; 靳少非 4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2.上海海洋大学海洋学院
3.闽江学院海洋学院
4.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
关键词: 长江口;月变化;斑尾刺虾虎鱼;饵料组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8 年 38 卷 17 期
页码: 6217-62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斑尾刺虾虎鱼样本数据,分析了该生境斑尾刺虾虎鱼的生物学和食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斑尾刺虾虎鱼186尾,其中6—8月采集的数量较高,而其他月份较低。约96%个体为幼体(平均体长109 mm),平均摄食等级为1.5。斑尾刺虾虎鱼主要摄食虾类(IRI(%)=69.05)、鱼类(IRI(%)=17.31)、蟹类(IRI(%)=11.51)和双壳类(IRI(%)=0.95)等11大类41小类饵料生物;虾类作为最重要的饵料类别,其生物量、数量和出现频次百分比均排列第一,以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等虾类为主要饵料。鱼类饵料中,以大鳍弹涂鱼(Periophthalmus magnuspinnatus)、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valenciennes)等虾虎鱼科鱼类为主要饵料。各月平均饱满指数P(%)波动较大,6—11月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体长的增加,饵料组成中鱼类的比例呈逐渐增高趋势,成体个体的饵料中鱼类的生物量比例达65%以上,虾类的比例则下降明显。6—8月斑尾刺虾虎鱼白天样本中鱼类饵料的重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夜晚(P<0.01),约是夜晚的8倍;但虾类则是夜晚显著高于白天(P<0.01),约是白天的2倍,而蟹类饵料的昼夜差异不显著。从等级聚类(即组平均法)的分类方法可知,斑尾刺虾虎鱼各体长组食物组成在10%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3类,即41—60、61—180 mm和181—200 mm。从营养生态位宽度来看,41—60 mm体长组生态位宽度值为0.86,而61—120 mm体长组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但121—160 mm体长组生态位有所降低。盐沼生境丰富的饵料环境为斑尾刺虾虎鱼提供了良好的摄食场所,同时盐沼植被茂密的植株也可为幼体提供躲避捕食者的最佳庇护所,初步证明盐沼对于斑尾刺虾虎鱼具有重要的生境价值。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东滩湿地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亚生境选择和食性差异. 张衡,叶锦玉,张瑛瑛,靳少非,张胜茂. 2018
[2]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朱美贵,杨刚,张涛,赵峰,彭欣悦,闫光松,庄平. 2016
[3]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刘守海,徐兆礼. 2011
[4]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性和摄食强度. 徐静静,耿智,冯广朋,庄平,吴晓峰,黄晓荣,沈盎绿,王海华. 2019
[5]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章龙珍,宋超,庄平,赵峰,闫文罡. 2011
[6]繁殖季节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 冯广朋,章龙珍,庄平,陈洁,张涛,侯俊利. 2010
[7]超低温冷冻对斑尾刺虾虎鱼卵中酶活性的影响. 黄晓荣,章龙珍,庄平,江琪,姚志峰,刘鉴毅. 2010
[8]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龚玉艳,孔啸兰,杨玉滔,詹凤娉,张鹏,江艳娥,陈作志. 2018
[9]鱼类食物组成的研究概况. 刘勇. 2008
[10]东海北部大管鞭虾的食性. 李惠玉,金艳,李圣法. 2016
[11]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饵料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变化. 严利平,李建生,沈德刚,俞连福,凌兰英. 2006
[12]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3]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之二--底栖生物试验性增殖与放流. 陈亚瞿,金镠,谈泽炜. 2002
[14]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15]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6]“漂浮人工湿地”对长江口鱼类产卵场修复效果研究. 宋超. 2013
[17]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洪巧巧,庄平,杨刚,张涛,侯俊利,章龙珍,智玉龙,张航利,杨阳. 2012
[18]1985~1986年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网络分析. 张效嘉,线薇微. 2016
[19]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张宇,钟俊生,蒋日进,林楠,葛珂珂,陈渊戈. 2011
[20]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刘军,臧家业,冉祥滨,赵晨英,刘季花,王小静.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北印度洋公海鸢乌贼的繁殖生物学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作者:唐峰华;巴尧骥;肖戈;石永闯;赵国庆;郭爱;张衡;崔雪森;陈峰
关键词:鸢乌贼;性腺成熟度;性比;年际变化;西北印度洋公海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在海洋渔业中研究应用现状
作者:于琳琳;樊伟;张衡;戴阳;万里骏;王斐;石永闯;杨胜龙
关键词:AIS;海洋渔业;渔船作业状态;捕捞强度;渔场信息
-
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作者:刘思源;张衡;杨超;方舟
关键词: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鲭;西北太平洋;厄尔尼诺;拉尼娜;栖息地
-
西北太平洋公海远东拟沙丁鱼渔业生物学特征
作者:杨超;赵国庆;韩海斌;张衡;商宸;苏冰;刘思源;蒋佩雯;相德龙;罗民波
关键词: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生物学特征
-
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生物学特征研究
作者:赵国庆;陈俊霖;张衡;唐峰华;陈云云;贺建文
关键词:日本鲭;生物学特性;灯光围网;西北太平洋;摄食等级;肥满度
-
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渔场时空分布及其最适环境特征
作者:杨超;张衡;韩海斌;赵国庆;石永闯;徐博;蒋沛雯;严云志;葛雅丽
关键词:北太平洋公海;远东拟沙丁鱼;海洋环境因子;GAM模型
-
长江江豚监测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炳耀;信誉;路方婷;孙婧;刘杉;李敏;吴斌;王崇瑞;张衡;周玉香;白玲
关键词:长江江豚;种群监测;截线抽样法;环境DNA;保护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