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单克隆抗体酶联合免疫技术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的病原及其 …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佳 1 ; 王秀华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对虾;流行病;病毒;传播途径;酶联免疫检测;病原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1995 年 016 卷 001 期

页码: 40-50

  • 相关文献

[1]同时检测两种对虾病毒和4种弧菌的同步PCR方法的建立. 许拉,黄使,戈蕾,杨冰. 2008

[2]对虾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雷质文,黄倢,杨冰,王尚资,俞开康. 2000

[3]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王江勇,郭志勋,冯娟,刘广锋,徐力文,陈毕生,潘金培. 2007

[4]仿刺参体腔细胞免疫学观察. 朱峰,王印庚,荣小军,廖梅杰,张正,陈贵平,张晓华. 2013

[5]白斑综合征病毒2014年中国毒株变异区的序列比较. 孙新颖,万晓嫒,刘庆慧,黄倢. 2016

[6]广西沿海贝类寄生帕金虫的宿主多样性及季节动态. 吴霖,叶灵通,崔颖溢,姚托,卢洁,罗帮,邓爱珍,王江勇. 2018

[7]杂色鲍鲍苗“掉板症”病因的探讨. 王江勇,刘广锋,徐力文,王瑞旋,陈毕生. 2008

[8]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初报. 马杰,江南,刘文枝,周勇,文华,曾令兵. 2015

[9]异育银鲫寄生洪湖碘泡虫的鱼卵传播途径. 杨坤,翟凯旋,习丙文,陈凯,谢骏,潘良坤. 2021

[10]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对虾养殖过程中传播途径的调查. 刘萍,孔杰,孟宪红,刘志鸿,李健. 2000

[11]鳜鱼病毒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 吴淑勤,李新辉,石存斌,赖子尼,潘厚军,李凯彬. 2001

[12]养殖鲟鱼肠胃胀气病病原研究初探. 姜兰,黄樟翰,邹为民,李凯彬,叶美茜. 2002

[1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药物应用试验初报. 杨仲明. 1996

[14]江蓠与对虾混养的神经-模糊优化模型初探. 黄洪辉,张汉华,吴进锋,梁超愉,李卓佳. 2006

[15]对虾工厂化养殖水环境基本特征研究. 刘娇,曲克明,刘海英,朱建新,李健,马德林. 2008

[16]采用OIE标准检测养殖对虾中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PCR检出类型. 袁颜颜,杨冰,万晓媛,刘笋,刘天齐,黄倢. 2015

[17]我国一株新型黄头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朱罗罗,张庆利,万晓媛,邱亮,马芳,黄倢. 2016

[18]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ELISA快速检测. 史成银,黄倢,宋晓玲. 1999

[19]Cu污染条件下封闭循环水养虾系统的效能. 程波,刘鹰,杨红生,高喜燕. 2011

[20]对虾养殖模式对比及经济效益分析. 徐武杰,文国樑,曹煜成,胡晓娟,徐煜,苏浩昌,虞为.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