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西南印度洋脊龙旂热液场金属硫化物的矿物学组成及指示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红 1 ; 孙治雷 2 ; 刘昌岭 2 ; 姜学钧 2 ; 黄威 2 ; 徐翠玲 2 ; 刘莉萍 2 ; 何拥军 3 ;

作者机构: 1.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海洋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2.;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海洋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3.;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海洋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热液硫化物;矿物学;成矿序列;指示意义;龙旂热液场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179-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西南印度洋脊(SWIR)是当前洋底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机理,对位于该洋脊的龙旂热液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硫化物为高温热液喷溢活动所形成的富Fe型硫化物,目前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蚀变;硫化物矿物组合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是少量黄铜矿、白铁矿和(铁)闪锌矿;黄铜矿出溶等轴古巴矿现象普遍,部分样品中可见自然金颗粒。经综合分析,该区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和1个后期海底风化阶段:(1)高温的黄铁矿+黄铜矿(等轴古巴矿)+磁黄铁矿阶段,(2)中高温的黄铁矿+闪锌矿阶段,(3)低温的胶状或莓球状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金阶段,(4)后期硫化物海底氧化性蚀变阶段主要是形成Fe的氧/羟化物。在整个成矿期间,流体温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硫化物矿物形成时端元流体的温度应在335℃以上,瞬间(短时)或局部热液的最高温度推测超过400℃。本区的磁黄铁矿属于富钴型磁黄铁矿亚类,经历了六方磁黄铁矿+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变化,表明该区热液流体发生了快速降温的演化过程。

  • 相关文献

[1]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的成矿序列和指示意义——以印度洋中脊为例. 曹红,孙治雷,刘昌岭,姜子可,徐翠玲,黄威,李东义. 2018

[2]超慢速扩张环境下超镁铁质岩系统的热液硫化物成矿机理以及启示. 曹红,孙治雷,刘昌岭,姜学钧,何拥军,黄威,尚鲁宁,王利波,张喜林,耿威,施美娟,李东义. 2018

[3]西菲律宾海现代风尘物质组成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王薇,徐兆凯,冯旭光,蔡明江,陈红瑾,李铁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