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九州-帕劳海脊中段及两侧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俯冲起始:多道反射地震综合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方辉 1 ; 秦轲 1 ; 陆凯 1 ; 赵京涛 1 ; 李攀峰 1 ; 孟祥君 1 ; 黄威 1 ; 胡刚 1 ; 孙军 1 ; 龚小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关键词: 构造沉积特征;俯冲起始;反射地震剖面;九州-帕劳海脊;菲律宾海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22 年 05 期

页码: 187-19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九州-帕劳海脊及两侧的盆地是研究边缘海形成演化和板块俯冲起始机制的理想区域。利用最新采集的深反射地震数据并结合钻孔数据,研究了九州-帕劳海脊及其东西两侧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及地壳结构,探讨了西菲律宾海的起源及沿古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弧的俯冲起始机制。地震剖面和钻孔岩心揭示西菲律宾海盆发育上、下两套不同来源的沉积物盖层,其中下部地层厚度差别大,多为火山物质,来源于九州-帕劳海脊的岛弧火山作用,表现为向海脊方向的持续增厚,靠近海脊的山脚下发育火山碎屑岩裙;上部地层厚度较为稳定,为一套大洋的深水细粒沉积物。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的地壳厚度约为6~8 km,接近全球平均洋壳厚度;西菲律宾海盆的莫霍面呈宽缓的褶皱状,与沉积物之下的洋壳基底基本同步起伏。西菲律宾海盆在中生代可能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北缘,是在陆缘弧(包含部分大陆碎片)的基础上,因古近纪弧间伸展和海底扩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西菲律宾海盆的地震剖面和钻井均揭示了始新世时期的构造挤压事件,沿古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弧的俯冲起始可能是印亚碰撞的远场效应引起的诱导俯冲,俯冲过程伴随着侧向传播和持续的挤压应力场,直到约30 Ma开始岛弧裂离。该研究对揭示东南亚板块构造演化过程和板块俯冲起始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相关文献

[1]菲律宾海底层水体在1990s—2010s之间的暖化. 黄财京,谢强,陈举,舒业强,陈玲舫.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