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寒冷凉区栽培方式、密度与覆膜对玉米新品种并单16号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段运平 1 ; 刘守渠 1 ; 古晓红 1 ; 陈保国 1 ; 郭峰 1 ; 任小燕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机播;渗水膜;密度;并单16号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9 期

页码: 1123-1126

摘要: 通过3个种植方式(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机播、普通膜覆盖;露地机播)和3个种植密度(7.5万,6.5万,5.5万株/hm2)对特早熟玉米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进行高产配套技术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并单16号特早熟玉米品种在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处理条件以及密度在7.5万株/hm2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露地机播条件下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最低,密度5.5万株/hm2条件下籽粒产量最低。由此得出,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号在高寒冷凉区最适宜的栽培模式为起垄、补水机播、渗水膜覆盖+密度7.5万株/hm2。

  • 相关文献

[1]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16在高寒冷凉区高产配套技术集成. 刘守渠,段运平,陈保国,郭峰,任小燕. 2015

[2]高寒区旱地莜麦合理种植密度的研究. 马宏斌,郭瑞萍. 2006

[3]晋南旱地小麦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个体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郑海泽,张红芳,梁志刚. 2011

[4]不同密度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董旭,景小兰,李志华,王伟仁. 2017

[5]特早熟双铃棉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邢亚静,雷耐成,雷继清. 2002

[6]蜜蜂授粉对向日葵结子率的影响. 张云毅,祁海萍,郭媛,邵有全,刘耀明. 2009

[7]密度-氮肥互作对糜子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君杰,王海岗,陈凌,曹晓宁,田翔,乔治军. 2014

[8]覆膜和密度对红小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洁,晋凡生,李晓平,韩彦龙,李海金. 2018

[9]氮肥和密度对高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张瑞栋,曹雄,岳忠孝,梁晓红,刘静,黄敏佳. 2018

[10]黄土旱塬区扦插密度对不同蔓型甘薯品种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解晓红,解红娥,王凌云,李江辉,贾峥嵘,吴宇浩,王萌,武宗信. 2018

[11]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影响试验. 王永胜,姚超,杜培兵. 2018

[12]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冬梅,刘恩科,张伟,姜春霞,王晓娟,刘化涛,闫六英. 2018

[13]不同种植环境和密度对机械化栽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詹鹏杰,平俊爱,楚建强,李燕. 2019

[14]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15]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工业大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高金虎,赵铭森,冯旭平,孔佳茜,孟晓康,吴昌娟,康红梅. 2019

[16]春播玉米品种晋单85号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郭庆瑞,郭凤琴,殷建军,张小娟,王力. 2017

[17]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绿豆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闫虎斌,赵雪英,张春明,朱慧珺,张泽燕,张耀文. 2018

[18]籽用工业大麻"汾麻3号"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赵铭森,高金虎,冯旭平,孟晓康,康红梅. 2019

[19]山西黄芩最佳栽培密度研究. 郭淑红,田洪岭,王耀琴,吴昌娟,裴帅帅,许陶瑜,聂瀚林. 2018

[20]肥密因子对旱地豇豆产量效应分析. 王娜娜,刘恩科,姜春霞,张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