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万山群岛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戴明 1 ; 刘华雪 1 ; 吴风霞 1 ; 巩秀玉 1 ; 廖秀丽 1 ; 黄洪辉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网采浮游植物;环境因子;万山群岛;聚类分析;冗余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环境科学

ISSN: 1007-6336

年卷期: 2019 年 04 期

页码: 540-547+55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14年5月万山群岛海域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网采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探讨了珠江口盐度锋面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发现网采浮游植物93种,硅藻门种类占73.1%。在冲淡水和外海水汇聚形成盐度锋面的混合区,水温、化学耗氧量、溶解氧、pH、叶绿素a和N∶P均高,网采浮游植物丰度也最高,平均丰度为5.96×10~8/m~3,数值达到其他两个区域平均丰度的4000倍以上,小个体硅藻中肋骨条藻丰度比例大于90.2%。在低盐区硅藻门丰度仍占80.6%,大个体硅藻门种类如锤状中鼓藻、巨圆筛藻、哈德半盘藻和美丽漂流藻等丰度呈上升趋势。在高盐区甲藻门丰度增至40.7%,形成硅藻门和甲藻门丰度联合占优势的群落结构,大个体甲藻门种类如短角角藻、纺锤角藻、大角角藻和夜光藻等丰度呈上升趋势。由于盐度变化大,网采浮游植物种类多样,且以广盐种种类和丰度占优势。万山群岛海域的水体营养特征使小型硅藻中肋骨条藻优势特别突出,而种类多样并且单一种类占主导优势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支撑了海域的高初级生产力。

  • 相关文献

[1]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不同水团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戴明,巩秀玉,刘华雪,廖秀丽,齐占会,黄洪辉. 2015

[2]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丁娜,周彦锋,宋江腾,蒋书伦,葛优,金贝,尤洋. 2015

[3]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戴媛媛,杨森,侯纯强,张彭如雁,杨文颖,张晶伟,刘克奉,刘宪斌. 2018

[4]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红春,朱挺兵,龚进玲,胡飞飞,陈康,杨德国. 2022

[5]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周彦锋,王晨赫,刘凯,尤洋. 2017

[6]长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祁梅,吴嘉伟,龚森森,柴毅,罗静波,谭凤霞,杨军,杨德国,何勇凤. 2020

[7]澜沧江西藏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红春,朱挺兵,龚进玲,胡飞飞,朱永久,杨德国. 2022

[8]嘉陵江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君轶,吴金明,杜浩,张辉,邵俭,危起伟. 2024

[9]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方冬冬,杨海乐,张辉,吴金明,危起伟. 2023

[10]湖北长湖夏、秋季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龚森森,李学梅,吴嘉伟,柴毅,杨德国,谭凤霞,朱挺兵. 2022

[11]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王璐,李冰,孙盛明,王林,张明明,朱健. 2015

[12]万山群岛秋季鱼类营养级及营养生态位研究. 石娟,李纯厚,王腾,赵金发,宋晓宇,王春伶,刘永,吴鹏. 2023

[13]方斑东风螺养殖环境中细菌数量变动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凌慧,赵旺,王瑞旋,黄晟,刘晓靖,吴开畅,王江勇. 2019

[14]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研究. 汤琳,张锦平,许兆礼,陈亚瞿. 2007

[15]西双版纳南腊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朱佳志,刘明典,黄福江,刘瑞超,刘绍平. 2015

[16]海陵湾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苏家齐,朱长波,张博,陈素文,李婷. 2022

[17]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李圣法,严利平,李长松,胡芬. 2004

[18]2014年秋季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张雪,王俊,马武,王宏,高燕,刘克奉. 2020

[19]红鳍东方纯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陆丽君,李伟业,翟介明. 2012

[20]红鳍东方鲀体型性状选育指标的综合判定. 王新安,马爱军,庄志猛,陆丽君,李伟业,翟介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