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刈割时期对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春宏 1 ; 苏衍菁 2 ; 张培通 2 ; 王仪明 2 ; 郭文琦 2 ; 殷剑美 2 ; 韩晓勇 2 ; 王立 2 ; 火恩杰 3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鼎瀛农业有限公司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鼎瀛农业有限公司

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鼎瀛农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甜高粱;二次刈割;品种;产量;品质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39-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二次刈割时期对不同甜高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二次刈割选择适宜品种与刈割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苏科甜1号和生育期偏迟的YT003和辽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品种为主区,以收获刈割时期为副区,分别在生长第75(早)、90(中)、105(晚)d头茬刈割,第165 d第2次刈割;以一次收获作对照。收获时测定不同处理甜高粱的农艺性状、饲用产量与品质。【结果】生育期偏早的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二次收获时均处于抽穗期或抽穗后期。各品种的株高在二次刈割处理的头茬表现为早<中<晚期处理,二茬则表现为早>中>晚处理。各品种采取二次刈割处理时无倒伏现象。各品种二次刈割头茬与二茬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均较一次收获高,而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一次收获低。除平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二次刈割头茬采取早、中期刈割处理的鲜干重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的中性洗涤纤维产量主效应均显著高于二次刈割晚期及一次收获处理(P<0.05),其中中科甜3号和苏科甜1号的各产量指标较辽甜1号和YT003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江苏地区甜高粱种植中,采取二次刈割时宜选择偏早熟品种,头茬宜采取早、中期刈割方式。

  • 相关文献

[1]豇豆品种比较试验. 黄晓峰,杨海峰,王征业. 2008

[2]江苏沿江地区裸大麦品种的产量及其品质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魏亚凤,刘建,汪波,李波,薛亚光. 2017

[3]4个草莓品种在江苏句容大棚栽培比较试验. 糜林,陈秀娟,李金凤,章镇,渠慎春. 2011

[4]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赵轶鹏,李思梦. 2019

[5]江苏红粒小麦品种改良进展. 马鸿翔,姚金保,姚国才,张旭,张平平,张鹏,杨学明. 2011

[6]甜高粱新品种“苏科甜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春宏,张培通,郭文琦,殷剑美,韩晓勇,王立. 2016

[7]甜高粱新品种"苏科甜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春宏,张培通,郭文琦,殷剑美,韩晓勇,王立. 2016

[8]氮磷钾肥配施对盐碱地甜高粱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志春,王永慧,陈建平,张萼,王海洋,赫明涛. 2013

[9]5个甜高粱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的引种初报. 刘晓梅,李景芳,刘瑞媛,梁长东,秦裕营,李文建,任立凯. 2020

[10]甜高粱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高进,施庆华,蔡立旺,王永慧,戚永奎,施洋,王为,丁海荣,王海洋,孙艳茹,陈建平. 2018

[11]江苏小麦品质现状与提升策略. 马鸿翔,王龙俊,姚金保,张平平,杨学明,张鹏. 2013

[12]优质强筋红皮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的选育和栽培要点. 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朱传统,岳绪国,景德道. 2008

[13]菜用大豆“楚秀”的开发与利用. 杨加银 ,徐海斌,张复宁. 2002

[14]氮磷钾肥施用量和运筹对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胡曙鋆,陈云明,方兆伟,王学红,杜永,徐大勇. 2005

[15]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现状分析与育种策略探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郭世平,金德洲,钱存鸣,周朝飞. 2001

[16]不同芋头品种真空微波干燥品质变化的比较. 魏秋羽,张钟元,李大婧,江宁,金邦荃. 2016

[17]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刘建,周根友,徐少安. 2002

[18]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镇麦9号的选育和栽培技术. 陈爱大,杨红福,温明星,曲朝喜. 2011

[19]江苏沿海地区多棱裸大麦品种的筛选评价. 陶红,陈和,陈健,沈会权,乔海龙,臧慧,栾海业,陈晓静. 2012

[20]苏南丘陵地区紫花苜蓿品种引进筛选及石灰施用效果试验. 傅反生,吉沐祥,储国良,丁剑英,刘亚柏,王敬根,花卫华,王全洪.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